山东:邹城市构建多元普惠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作者:   来源: 中国社会报  2017-05-27

  自2014年、2016年被列入全省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和山东省社区治理暨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以来,邹城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持续深化,构建多元普惠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新体系,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307处,共设置床位8560张,常住老人7500余人,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40张,比全国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多10张,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化养老服务示范市”“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和“全国敬老院建设先进市”。
  
  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保障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出台《邹城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市、镇、村三级均配齐养老工作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对各镇、各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良性运作机制。
  完善政策保障机制。2006年以来,市级财政累计投入各类养老服务资金10亿元,累计建成镇街敬老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站、农村互助幸福院、邻里互助点等城乡养老服务机构307处,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施了60岁以上养老保险、70岁以上医疗保险、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80岁以上低保老人补贴、百岁老人高龄补贴、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补贴、残疾人护理和生活补贴等23项养老补贴政策,基本实现城乡老人补贴发放全覆盖。
  创新多元参与机制。市级财政通过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对正常运营的民办养老机构,实行免征营业税、减免城市建设管理费,水电暖气及通信费按居民生活标准收取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目前已吸纳社会资金1.63亿元, 建成“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老年公寓12处。
  
  坚持城乡普惠与需求多样化相结合:不断探索社会养老服务特色模式
  
  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化。结合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集养老服务、便民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2处、银鹤书屋76处,引导老年人自发成立文体社团169个。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普惠化。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依托全市10处居家养老服务站和12349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对470名城市社区内低保户、孤老遗属、军烈属老年人,提供每月150元、30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
  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优质化。采取新建小区配套型、富裕村居新建型、闲置场所改造型、公共服务综合型等不同模式建设农村幸福养老院。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用农村幸福养老院173个、农村邻里互助点47个,惠及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1.8万人。
  推进机构养老服务品牌化。制作老年公寓、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站、农村互助养老院、邻里互助点等5类养老设施的品牌标识。建设1处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养老产业发展孵化资金,培育30家以上养老服务社会组织,使全市养老机构逐步由“小、散、乱”向集团化、品牌化发展。
  
  坚持硬件达标和服务规范相结合:不断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质量水平
  
  推动设施建设科学化。编制《邹城市城乡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5-2020)》,通过规划引领,建立起了布局科学合理、建设规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混乱等问题,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水平,充分发挥总体规划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构建有邹城特色的养老设施体系,提升养老服务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每年新建10处以上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个以上农村互助养老院,每年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到2018年全市各类养老床位总量将达到1万张以上,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45张以上。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