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公建民营”或能助力破解养老困局
作者:   来源: 玉溪网  2017-06-01

  我市首家公建民营老年公寓——易门博爱老年公寓日前正式对外营运。博爱老年公寓目前共有48间居室,向社会开放,实行有偿收养。目前,已有15位老人入住。
  作为一个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州市,我市对养老问题高度重视。然而,就在全市的养老事业迅速发展之时,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它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棘手问题,让前进的步伐有所减缓,甚至停滞不前。譬如,养老资源绝对不足与相对剩余并存。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市现有养老床位数4975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14.9张,床位总量绝对不足,入住率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与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不高、高质量的管理人才短缺等有关。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当前养老事业的服务模式单一。目前在我市各类养老机构中,占绝大多数的仍是公办机构,民营养老机构则数量极少。近年来,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虽然也从多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但是出于成本等原因,仍然未能激发其积极性。我市的养老事业仍由政府苦苦支撑,期待更多力量加入,为老有所养乃至老有颐养的目标寻找更多着力点。
  “公建民营”,顾名思义就是政府出资建设而民间力量营运。这种全新的模式,一方面能通过政府在硬件上的投资降低营运团队的成本,从而大大提升民营资本进入养老市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其营运体制、机制更灵活,政府因此能卸下不少不必要的负担,把精力放在更需要帮助的老年群体上,如“三无”“五保”等,真正实现公办养老机构的兜底作用,同时也将公共资源更好地用在刀刃上。
  当然,作为一种尚在探索中的养老模式,对“公建民营”还需持冷静态度,审慎“试水”,不能让公益的服务性质走偏,要及早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与管理机制,这样才能真正撬动起社会资本的强大力量,有效发挥“公建民营”的应有作用。
  希望“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探索成功,为我市的养老困境破局助力。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