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东营市政府印发《东营市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后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东营市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总体发展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等,加快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
2017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5张以上
《方案》要求,到2017年,东营市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60岁以上户籍人口的1.5%,社会力量独立运营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占比达到30%,民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占比突破50%,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以上。
到2020年,东营市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60岁以上户籍人口的3%,社会力量独立运营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占比达到80%,民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占比突破85%,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以上。
2020年符合标准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总数不少于30处
根据《方案》,东营市的重点工作任务放在推动养老品牌创建。突出社区居家养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一体化发展,健全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社区为纽带、信息平台为手段、满足老年人各种养老服务需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东营市将继续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推动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发展,鼓励个人和家庭兴办小微养老机构和服务组织,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2017年符合标准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总数不少于8处,2020年总数不少于30处。
推进医养结合发展。东营市将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到2020年,全市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创新机构管理运营机制。东营市将优化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布局,推进“多镇一院”“一县一院”“中心敬老院”等建设模式。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为企业、社会组织或实现公建民营。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要围绕社会对养老服务领域专门人才的需求,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优先扶持医疗护理类中高职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十三五”期间,全市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达到2处。推行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等。
安排养老服务设施专项用地指标,每张床位50平方米
《方案》指出要完善政策措施,将养老服务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实施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基本公共服务规划时,充分考虑养老服务发展需要。保障土地供应。“十三五”期间,根据市政府确定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按照每张床位50平方米的标准,安排养老服务设施专项用地指标,应保尽保。东营市将规范养老投资项目建设审批流程,将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工程项目审批流程整合为项目审批(或项目核准、备案)、用地审批、规划报建、施工许可4个阶段。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创新投融资支持方式。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评估制度,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业行业标准。
同时,东营市还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单位要各司其职,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强行业监管。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敬老、为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并加强督导检查,将养老服务业纳入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清理不合理行政事业性收费,解决养老设施项目“落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