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生养老产业成为人们口中的“朝阳产业”。丹东作为人居佳地,是否为承接这个朝阳产业做好了准备?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丹东养生养老产业调查 近日,记者采访民政部门及多个养老机构了解到,我市老龄人口比例已升至全省首位,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也位居全省前列。
为进福利院 预约一年多
“要是能早点儿住进来就好了。”这是76岁的孟宪德和72岁的魏秀萍夫妇入住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一个月后,最直接的感受。
“住进来第一天晚上没睡着觉,第二天睡得特别踏实,比在家里都好。”不少老人刚入住时都有着与魏秀萍相同的感受,大伙儿都说这是“了了心思”。老人们对福利院每天规律、安逸的生活感到满意,而住进这里,不少人却经过了一番等待。
“5年前我们就到这里来看过,对环境挺满意,但当时已经没有空床位了。又考虑到外孙女刚上初中需要人照顾,我们也就没再联系。”魏秀萍说,随着夫妻二人年龄增长,操持日常家务渐渐感到吃力,加上外孙女也长大了,因此去年夫妻俩再次萌生了到养老机构养老的想法。魏秀萍夫妇再次联系了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后,仍因为该院床位紧张,只能进行预约。其间,子女也曾联系过其他养老机构,但最终老两口还是对公办福利院的环境比较满意。“我们一直与福利院保持联系,没事儿就打电话问问有没有空床位。”孟宪德说。
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办公室主任武建强介绍,目前该院设有高、中、低档床位共600张,入住养员400多人。“为适应我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我们新建的两栋自理养员楼正在进行装修。其他的床位则持续处在满员状态。”
今年5月15日,在得知空出房间后,孟宪德夫妻俩立即到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办理了入住手续。经过一年多的等待,两位老人终于如愿。负责对入院老人进行健康评估的朱晓萌介绍,如今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床位预约已经排到了一百多号,其中有的预约已经是一年之前了。
养老机构增至112所
针对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一床难求的状况,记者采访了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以下简称福利处)。处长张怡介绍,目前我市共有112所养老机构,其中公办机构44所,民办机构68所,合计床位8300多张,入住率达到66%,位居全省前列。“我市的民办养老机构中,不乏硬件条件较差的,但凭借多年的经营经验和较好的服务,仍有不错的入住率。”张怡表示,作为我市市区唯一一所国办养老福利事业单位,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环境、服务较为优秀,同时为满足老年人需求,近两年大力推进了“医养结合”工作,因此才会出现一床难求的状况。
据福利处统计,2015、2016年两年,我市新增养老机构近20家,增长速度在我省位居前列。就此现象,记者从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老龄办)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57.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4%,这个比例在全省排名第一。
“2015年的时候是大连居首,但近两年我市老龄人口增长很快,每年增幅都在3万人左右。”老龄办主任白永利介绍,户籍资料显示,我市70——79岁的老年人口为14.6万人,其中,80——89岁老年人口为6.6万人;我市老年人口中,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人(夫妇)有22.5万人。“综合来看,我市的老龄化状况以高龄化、空巢化为突出表现。”白永利说。
据老龄办对我市各县(市)区近16万老年人口的需求调查显示,医疗保健需求最为突出,为4.8万人;精神文化及生活照料则居其次,分别为3.9万人和3.7万人,“这对我市养老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导向意义。”白永利说。但遗憾的是,在老龄办对全地区老龄产业的统计中,关于涉老产品生产企业一项却没有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