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来到清华大学,跟大家一起见证由中欧基金出资并大力支持的“清华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的成立。在校园里谈养老金融与老龄化,二者之间的距离看似很近,又好像很远。
在中国大资管的环境下,基金行业的制度优势最明显、运营管理最规范。行业中的一员能够有这样的情怀,去支持这样一个研究中心的发展,我非常高兴。
为什么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协会”)愿意共同推动中国养老金融的发展?这需要谈到三支柱的建设,以及基金公司在养老金管理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我个人研究养老金融约有四年时间,结合基金行业在中国以及美国养老金的发展,我们发现,美国80年代左右的税收改革法案和养老改革法案奠定了二支柱、三支柱发展的基础。在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国民养老还是以一支柱为主,在整个养老金体系里占比近80%,国家财政负担重,一些省份已经没有钱应对养老金的给付。二支柱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规模约1.1万亿,占比22%。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能力还很低,新增比例不断下降。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建立一个发展均衡的养老金体系,让老百姓(47.52 -0.44%,诊股)为未来养老做准备。我们这一代人还能够以房养老。可是对在座20岁、30岁年轻的同学来讲,未来养老的问题如何解决?所以我们希望推动顶层设计,建立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体系,帮助年轻的同学未来30年能够更好的养老,更好的应付长寿风险。刚才邬教授都95岁了在这能够激情发言,是我们的榜样,更是我们的目标,所以我们希望未来养老金的安排能够让老百姓放心。因此我们做大量研究,也帮助相关部门做顶层设计,我们看到美国这两个改革法案,推动了401(k)和IRA,个人养老和企业养老个人账户做实。这个过程中,公募基金得到了成倍的发展。作为基金业协会,我们希望借助行业的力量,共同推动养老金体系的发展。
那么为什么我们关注政策的发展呢?养老金制度一开始,保险和基金是同时发展的。因为基金投资者能够通过个人账户,看到自己的账户里有多少钱这个特征,使基金公司能够更好地帮助投资者管理养老金,应对长寿风险,所以基金成为老百姓养老金投资的主要产品。我们看到在美国30年的发展里面,401k的DC计划里有55%选择公募基金,在IRA中有将近50%也是选择公募基金。让大家的养老金保值增值,公募基金做了很大贡献,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研究中我们也发现,由于资本市场里把现在看似短的钱变成很长的、十年二十年的钱,市场里的投机行为才会大大降低。大家就会拿长的钱配置更有价值、更有成长性的上市公司,使长期资金注入实体经济。我们可以看到美国GDP、资本市场、养老金的增长和公募基金的发展,其实都是同比例的。所以我们才会推动这件事。
除了第三支柱,公募基金目前在中国整个养老金体系里也是主力军。社保基金理事会一共选了18家投资管理人为我们的战略储备基金投资,其中16家都是公募基金,基本养老金投资管理人的2/3是公募基金,企业年金超过一半都是公募基金作为投资管理人,公募基金的制度设计已经得到专业投资者的认可。我们也希望未来和行业一起,跟清华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有更多课题合作,能够建言献策,为国家顶层设计做更多的努力。
在筹备过程中,协会已经和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合作翻译了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的资深经济学家、美国全国税收协会主席Peter Brady先生的著作《How AmeriCA SuPPortsRetirement—Challenging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on Who Benefits》,分析美国养老金的相关税收制度及其政策效果,目前已经翻译完,ICI正在核稿。我期待很快能和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一起发布这本书。再次祝贺今天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成立,期待它快速发展,未来能有更多的合作,也期待未来清华更多学子到我们行业工作,到我们协会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