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新洲区的一个贫困村汉子山村原本有许多无人居住的房屋,近几年却逐渐热闹起来。自从武钢退休工人谌鄂湘和几位同事2013年在这里租下一套民房,打造成养老的“山间别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租赁村子里的民宅,抱团在山中养老,过上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64岁的谌鄂湘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到处游玩,钓鱼打猎。“在我退休之前,我就准备找个地方边玩边养老。”从2012年开始,谌鄂湘就在四处物色养老的好去处。
考察过黄陂、孝感等地之后,2013年,谌鄂湘和几位志趣相投的老友来到新洲区道观河风景区,找到了一处闲置的民宅,尽管它多年无人居住,十分破旧且水电不通,老谌还是一口气租了十年。“这里远离尘嚣,植被茂盛,空气好。”谌鄂湘说自己工作的时候肺不好,住在山中正适合休养。
房子周围的环境好,可入住前得进行翻修。打药消毒、通水电、修山路,经过大约1年的改造,“山间别墅”初具规模,老谌保持了房屋的原有结构,厨房、厕所、浴室一应俱全,门口建起了可以养鱼垂钓的鱼塘和休闲娱乐的空地。
喂鸡、喂羊、喂鸽子、扫地、养狗、种菜、做饭、看报纸……谌鄂湘的田园生活充实而愉快。
“我们吃的食物大部分是就地取材,有自己种的菜也有野菜,还有我们自己养的鸡。”老谌介绍,在这里养老的人都是集体吃饭,他居住的汉子山村吴家湾1号就像一个食堂,快到吃饭的时候,住在附近的人就会从四面八方聚到这里。
从当初的几个人到现在的二十多家,谌鄂湘山中养老的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随着老谌等人的到来,闲置多年的房屋有了生机,撂荒的田地逐渐被利用起来。
来此抱团养老的人们给这里原来的居民带来的变化不仅如此。村民们种植的板栗、笋子、茶叶等,老谌他们会全部买下来,自己吃不完的就让家人带回城里。几天前,退休老人车耀武还成立了公司,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此外,他们还带来了科学的种田方法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等,促进了乡风的改善。
尽管老谌很享受现在“归隐山林”的生活,然而基础设施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村自来水并网还未全面开展、电线还是裸线等。“我们希望可以尽快打通农村养老的‘最后一公里’。”谌鄂湘表示。
前不久,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农村空闲农房资源化利用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武汉市颁布了“鼓励‘市民下乡’黄金二十条”。其中,对以租赁、合作方式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协议期在五年以上、村湾农户总数30户以上、利用空闲农房户数占农户总数30%以上、符合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按每户8万元的标准给予奖补。鼓励市民利用农村空闲房进行养老休闲,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
新洲区道观河风景区汉子山村村支书吴杏平介绍,村子里一共有闲置的民宅102户,目前租出去的有十几户,一户的租金在1000到2000元/年。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来到汉子山村体验田园生活,爱上这里,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