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最大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滨江区白马湖畔阳光家园,医护人员陪老人拉家常。
“预计到2020年,杭州养老服务业的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千亿级,到2050年,养老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20%以上。”7月11日上午,杭州市第一届养老服务推介会现场,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杨英英介绍。目前,杭州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已步入深水区,随着人们对社会福利服务需求的扩大,公办社会福利机构步入市场成为必然趋势。
这场推介会,更像是一场民政部门和为老服务企业之间的“联姻会”。在会上,上城区、江干区、西湖区、富阳区民政局分别与上海佰仁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江干区润万家社区服务中心、浙江绿城颐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以及杭州随园之家养老管理有限公司4家为老服务社会组织(企业)现场签订意向书。
当天下午,还有来自全国近80家为老服务社会组织(企业)与拟实施社会化运营的200余家为老服务机构进行社会化运营意向性洽谈,通过平台搭建、信息共享,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杭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016年杭州市第四届老博会,老人与智能机器人“沟通”。
“牵手”之后,企业将为城区养老服务带来什么?从签约意向书上可见一斑。比如,江干区民政局将委托润万家,开展老年食堂运营管理、配送餐服务;绿城颐德将为西湖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合作,包括运行管理照料中心、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等;上海佰仁将为上城区提供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及服务……
养老服务机构实施社会化运营,杭州老人会“埋单”吗?对此,民政部门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截至2016年底,杭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共159万人,占总人口的21.55%。在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四化叠加”的“银色浪潮”中,老年人对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需求飞速增长。于此同时,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转变,据调查,杭州有60%的老人开始关注养老产业。
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杭州养老服务体系也渐具规模。截至去年底,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已基本实现“全覆盖”,老年食堂已达千家以上,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42张,15-20分钟养老服务步行圈不断巩固。
与此同时,文化养老、老年教育等精神文化产品蓬勃发展、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市场正在兴起、“候鸟式”度假成为老年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异地老年人到杭州养老。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将成为杭州今后的方向。目前,杭州已吸引459家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供给与运营。预计到今年年底,杭州将有300家以上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交由社会力量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