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当下,探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关切。虹口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推出了“养老服务包”、智能护理床等特色养老服务,切实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已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请听报道:
家住欧阳路街道的徐慧瑛夫妇俩已经近70岁,和他们同住的,还有九十多岁的老母亲,长期卧床。徐慧瑛说,虽然照顾老母亲很吃力,但还是不舍得把她一个人送到养老院。
[养老院呢,想想么,不舍得。她一个人,她说我不愿去。但是有时候,我问她,我说,我们实在不行了,三个人一起到养老院去好不好?她说,如果我们三个一起去,她去的。]
其实类似的纠结在许多纯老家庭里都会出现,一方面老人希望和家人一起生活,另一方面,养老院床位也有限制。为解决这样的困境,欧阳路街道开始了通过购买服务,将“养老院”搬进居民家里的探索。记者在徐慧瑛家里看到了一张智能护理床。
[那个智能床,一按,它就自动可以起来了,不要我们两个手把她扶起来。]
只要一按键,床就能在人体的腰、腿、膝盖等部位自动弯曲,方便家属照顾老人。爱照护区域负责人丛岩说,和这张床配套的,还有一个可以监控老人心率、血压等关键指标的智能手环,以及一套智能探测装备。这样一来,哪怕子女要出门办事,也可以实时掌握老人的身体状况。
[它会有传感器可以侦测老人的活动情况。如果说有一天,老人没有从这旁边过,或者没有活动的时候。这个设备就会给这个监护人、子女,发一个信号,老人活动异常。]
[阿婆,我再给你擦下脚啊,擦完了可舒服了啊。]
玉田路400弄的东体小区里,护理员张兴荣正在帮身患脑卒中的陈素琴老人擦身。她每周上门服务一次,为老人提供洗发、擦身、换药、剪指甲等专业的基础护理。陈素琴的大女儿张延伟说,他们姐弟三人轮流照顾母亲,碰上要洗澡理发还得全家出动。今年年初,曲阳路街道召集失智失能老人家属及困难家庭开会,征求大家对于养老服务试点方案的意见。陈素琴经过评估,成为了“养老服务包”的第一批试点家庭,90%的费用都由政府买单。
[我们只承担百分之十。(现在您一个月花费多少啊?)大概一百多块钱吧。我们是非常感动、非常感激他们的,有福利了、有保障了,对我们子女来说也放心了。]
“养老服务包”在曲阳、广中街道都已开始试点,除了由护理员提供的基础护理外,还包括由康复员提供的临床护理,比如,生命体征测量、吸氧等。虹口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龚玲琳说,在虹口区的试点计划中,未来这些项目还将能根据老人需求“独家定制”,让养老服务更为精准。
[到时候你们可以点菜,自己选择,老人的需求在这里,提供的社会组织在这里,然后就点了。以后都是信息化的,这些服务员拿个手机,每个老人有个二维码,一扫,出来了,到月底出来总数是多少钱。]
据透露,在试点方案中,中央财政将每年提供3000万元的补助资金,并对试点情况进行考核。虹口区也将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资金保障。虹口区民政局局长乐跃明说,今年虹口区讲搭建起综合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形成一张“养老地图”。
[虹口区是上海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60岁以上老人,比例达到了35.5%。今年我们虹口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的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改革试点的区。我们要形成个养老地图,所有虹口的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社区服务设施,在这个地图中,都能看的到,视频可以看到服务现场的一些情况。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保证老人真正能够享受到有效的服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