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养老服务需要注入更多人文关怀
作者:   来源: 大连日报  2017-07-26

  日前,媒体报道称,青岛开始探索集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小型养老机构建设,以满足老年人“家门口”养老的需求。养老机构社区化、小型化、连锁化,社区、居家、机构多种模式融合发展是“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去年,我市也开始打造居家养老“林海模式”,着重做好社区养老服务。目前,多地纷纷在养老服务方面做出探索,虽然形式各异,但是让大多数老人能够“就地养老”却是大势所趋。养老不离家是很多老人的希冀,当这种养老需求被足够关照时,养老服务才能真正做到精准发力,也最终能实现从解决养老到养好老这种质的转变。
  “就地养老”指在老年人原本居住的社区周边提供医疗设施和活动场所,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安度晚年。新加坡最新一项大型社会调查的结果显示,近八成老年受访者希望“就地养老”,维持精神健康和社交生活的高度需求。我国老年人“就地养老”的意愿也是如此。传统意义上的老年公寓、养老院等机构往往只为满足少数老年人的需求而设计,住在其中的老人与社会脱节,缺少心灵慰藉。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即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也逐渐发现,养老机构虽能提供优良的医疗条件,却不能缓解老人因离家产生的忧郁心情,基于此,日本开始在社区中建立多功能小规模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社区就能获得全天候的“一站式”服务,如日托、上门护理、短期居住、长期休养等等。日本还注重与其他场所合并建设养老设施,如老幼联合福利保育场所让老年人和幼儿园儿童共享活动空间,与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相处也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一切有关人的问题,从来都是物质精神发展缺一不可,养老服务亦如此。老龄社会的到来让养老成为一件摆在全社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老有所养是养老服务的初级阶段,老有所乐才是养老服务要追求的终极目标,养老服务的布局与发展需要在发展中做好顶层设计,不能因为问题紧迫而满足于初级阶段,而要坚持看准发展方向,在养老服务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给予乐养文化与养老设施建设同样的重视,唯有如此才能出现“老年人和幼儿园儿童共享活动空间”这样温馨的场景。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