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杭州市老龄事业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底,杭州全市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达9.0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7%。预计到2020年末,杭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80万,老龄化比例将达24%以上。同时,家庭小型化、少子化、空巢化趋势加剧,失能、失智老人占比增加,迫切需要对养老护理进行制度性完善。
“目前,大杭州地区的人均寿命已经达到82.08岁,主城区更是高达到83岁以上,老龄化已经非常严重,老人在家中死亡而无人发现的新闻多次见诸报端。”杭州市政协副主席周智林表示,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如何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对失能、失智和失独等老年群体,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政策上要支持养老事业的发展。
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构建基础 据了解,从2014年开始,杭州率先推出医养护签约服务,目的在于解决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目前,全国居家养老的比例达90%以上。签约服务的重点人群为慢性病老年人群,这些老年人一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便需要定期地跟踪随访服务。
杭州市政府利用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其他医疗机构和相关服务机构为支撑,形成了贯穿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为65岁以上老人自愿签约开展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和家庭护理等服务。以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为主体,开展日托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等服务。为了更好地服务好老年人,杭州市卫计委建立了医养护网站、APP,老人的子女可以通过网站、APP帮助老人预约医生,通过APP及时了解老人的健康信息。
杭州市卫计委信息中心副主任任炜表示,信息化让医养双方更加透明、更信任。“居民健康状况的跟踪,能够让他们及时获得我们的医疗服务。而对于医生来说,还能够提升整体团队的服务能力。通过签约服务,居家养老的老人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及时的健康管理服务,老人需要他们身边的社区医生,因为社区医生最熟悉老人的情况,老人也信任他们。”
护理型养老关爱失能老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重大疾病后期护理需求与慢性疾病护理需求增加,老年人与失能群体的实际需求,是我市实现老有所养,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周智林表示,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是最需要关爱的老年群体,他们的护理要求靠家人很难完全做到,需要专业的养老康复护理机构来解决。
长期以来,传统的纯养老机构因为没有医疗设定要求,只有基础护理员对老人提供一些基础护理服务,而老人长期住在医院必然会造成医疗资源和医保资金的浪费、床位的紧张。周智林认为,有医疗、护理功能的养老机构是解决失能、失智老人养老问题的出路。杭州市政府大力支持养老机构通过内设医疗机构为入住的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不具备设置医疗机构条件的或医疗服务条件差的养老机构,可与其他医疗机构以签约、托管、对口支援、合作共建等形式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笔者了解到,护理型养老机构在杭州已开展2年多,这些机构配备医生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收住的主要是失能、失智需要医疗和护理的老年人。护理型养老机构由市民政、卫计及人力社保部门联合认定、管理,人力社保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护理型养老机构进行定点管理,经第三方评估符合条件方可入住。居家养老的老人如果通过了失能、半失能评估后,在家中也能得到专业护理人员的上门服务。
“在养老院内设置康复医院的‘院中院’结构也是杭州探索的一种养老服务形式。老人既可以在这里得到照护,也可以治疗疾病,同时治疗费用还可以刷医保。”浙江绿康医养集团从早些年就开始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在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绿康董事长卓永岳认为,医养结合是未来机构养老的主要方向,因为老人慢性病比例和突发情况很多,具备基础医疗条件,才能让老人真正安心疗养,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康复医院是为老人提供康复护理,是失能、失智老人的刚需,也能实现二级、三级医院的相互补充。
卓永岳曾做过临床医生,看到国内养老、医护市场的需求,他接手了杭州市民政局在丁桥镇建立的一家“公建民营”的敬老院,之后又与多地政府合作共建养老项目。
据了解,“公建民营”是轻资产模式,能够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对护理员进行标准化培训,专注自己服务品质,帮助政府盘活存量项目,解决政府自己运营成本高、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如果完全交给民营来运营的话,也会存在问题,容易出现民营机构太过逐利的现象,“公建民营”的模式,政府既能有效监管,同时也能发挥民营机构的灵活运营与高效服务。
元墅养老集团总经理杨帆表示,如今养老市场呼声很高,吸引了各路资本关注。杨帆认为,养老产业被高度关注是好事,这样能加快行业的发展。然而养老产业发展较慢,资本方想快速赚钱还不是时候。
长期护理险为养老“保驾护航” 据了解,长期护理保险是为那些需要长期照护的老人设计的,主要提供护理费用和护理服务的保险种类。目前,我国青岛、上海、黑龙江、北京、江苏南通等多地已经探索建立了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如青岛于2012年7月出台《关于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试行)》,在全国率先试行社会长期护理保险。
为了满足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设置长期护理保险与养老、医疗保险制度一样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老年人生活的重要支柱,同时也可以避免医保基金的浪费。2016年,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业相结合实施意见的通知》,确立尝试开展实施长期护理保险,目前已进入最后论证阶段。
杭州市政府以创新化思维尝试构建双层长期护理保险模式,“政府保基本、兜底线,商业保险提供服务支撑,社会化运作”,有效放大政府财政资金的社会效益。以“市场化+”的思路,积极引导发挥社会救助、商业保险、慈善事业等的有益补充作用,引进或成立专业化保险公司,建立以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为基础、商业护理保险为补充的双层护理保险机制。
目前国内商业保险数额偏低,主要购买者以高收入人群为主,普通人群还缺乏这样的健康保险意识,未来商业保险应该把更多的普通人纳入进来,增强整个养老医疗系统的运营保障力。通过多维度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为老人们的幸福晚年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