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区是浙江台州市9个县(市、区)中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截至2016年底,黄岩区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3.19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21.6%。如何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老年人的心灵?如何让全社会尊老敬老助老蔚然成风?笔者通过5年的老龄工作实践,认为须以“三好”为工作思路,创新孝亲敬老有效载体,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
一、孝亲敬老需要一个常态化的好载体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如何使“雷锋精神”长驻人间,避免“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的现象,本人认为必须推动学雷锋实践活动常态化,必须创新能使学雷锋活动长期有效坚持下去的载体和机制。为此,区老龄委创设了“1+1”助老行动,推动助老帮扶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帮扶对象。区老龄委专门对全区居家安养的无配偶(或丧失配偶)、无子女(或丧失子女)的单身老人情况进行入户调查。据调查,黄岩区居家安养的单身老人达1070人,虽然他们多数享受低保、衣食无忧,但大多比较孤独,且部分单身老人由于年老久病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存在着生活照料、精神关怀、生活环境安全等问题,他们迫切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为此,我们把居家安养的单身老人作为黄岩区“1+1”助老行动的重点帮扶对象,并明确活动的主题是“让单身老人不再孤单”。二是整合社会力量开展“1+1”助老行动。我们老龄委牵头,会同黄岩义工协会组建了两支队伍,即由低龄健康老人组成的银龄互助总队和义工组成的为老志愿者服务总队。各服务总队分为若干个服务小组,并根据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家庭住址,实行就近结对、长期帮扶。银龄互助小组成员由本村(居、社区)老年人协会骨干会员组成,义工为老服务小组成员由黄岩义工协会向社会招募、择优录取。每个居家安养的单身老人都要有一个银龄互助小组和一个义工为老服务小组就近结对、长期照顾。三是明确结对帮扶的时间和内容。我们根据老年人协会会员和义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确定结对帮扶的时间和服务内容。要求银龄互助小组每周至少上门服务一次,以陪单身老人聊天、散步,帮助老人代为购物、代缴水电费,向村“两委”反映老人困难等为主要服务内容,并记好帮扶周记;要求义工为老服务小组每月至少上门服务一次,以帮助老人理发、打扫卫生、了解老人身体情况、陪老人看病、排查居住环境的安全隐患等为主要服务内容,并记好帮扶月记。结对帮扶情况还在村(居、社区)上墙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自从我区“1+1”助老行动在西城街道启动以来,目前,“1+1”助老行动已惠及全区597位居家养老单身老人。“1+1”助老行动被评为全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入选《新时期党员干部丛书:社会管理创新案例读本》,工作经验在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和全省老龄工作会议上交流。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明网、《乡镇论坛》、浙江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二、孝亲敬老需要一个草根化的好榜样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使温暖向善正能量永续传递不间断,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老年人的心灵?我认为必须树立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且就在老百姓身边的敬老模范。为此,区老龄委会同区文明办、区妇联等部门开展了以“孝行天下、大爱黄岩”为主题的 “十大孝贤”评选活动。“十大孝贤”中既有把敬老院70多位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细心照料的敬老院院长,也有几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重病在床的父(母)亲、公公(婆婆)、岳父(岳母)的孝子孝女贤媳贤婿,还有慷慨解囊支持老龄事业、关心困难老人的村“两委”干部以及热心老年公益事业的基层老龄工作者……尔后,我们又会同区新闻信息中心开设“孝星”专栏,予以大力宣传。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最美老人”评选活动,引导全区13多万老年人为共创美丽黄岩城奉献力量、体现价值。此外,还积极推荐我区的敬老模范单位和个人参加“全国敬老模范单位”、“台州市十大孝贤”评选,如黄岩义工协会被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部门评为首届“全国敬老模范单位”,彭彩荷、郭和塔等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丁春芳、许红玉等被评为“台州市十大孝贤”,从而正反馈地促进了我区“人人争当敬老模范、敬老模范人人夸”良好氛围的形成。
三、孝亲敬老需要一个操作化的好规范
如何使敬老爱老价值观从无形到有形,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区老龄委会同区文明办制订了《子女敬老爱老行为规范》、《学生敬老爱老行为规范》、《公务人员敬老爱老行为规范》,并予以广泛宣传。这三个敬老爱老行为规范重在可操作性。如在《子女敬老爱老行为规范》中,对子女敬老爱老、孝敬父母提出了物质上敬老、精神上悦老、生活上养老、保障上助老等四方面具体要求。在物质上敬老方面,要求子女明确赡养标准,保证老人吃穿无忧,为老人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在重大节日和老人生日时,给予庆祝和生日祝福。不定期为父母买点小礼物。在精神上悦老方面,要求子女定期给父母打电话,经常回家看看,多与老人交流沟通,联络感情,倾听老人呼声,让老人时刻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经常赞美父母,不对父母发脾气,不埋怨父母做的饭菜。陪父母散步,和父母一起旅行。有机会时坐在父母身边听他们讲故事或讲故事给他们听。让父母知道你常常因他们而自豪。给父母端饭。有耐心听父母唠叨。尊重父母喜欢的生活方式,鼓励父母的生活情趣。理解父母不可改变的节俭甚至吝啬习惯。在生活上养老方面,要求子女改善老人居住条件,让老人住好房。凡同父母一起居住的子女,应将宽敞明亮的房间给父母居住。与父母分居的子女,要保证父母住得舒适,尽量满足老人的生活需求。在保障上助老方面,要求子女每年为老人安排一次健康检查,陪老人看病,主动承担医疗费用。帮助老人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定期检查老人居住处的水、电、家用电器、燃气设备等,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我区出台敬老爱老三规范的做法,还得到省老龄办主任苏长聪的批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