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关键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12件民生实事,把群众的“小事”放在心上,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责任担当,经济下行压力下,保持各项民生指标逆势上扬,使得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从这些人民生活改善的万千故事中,充分反映出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统筹做好各项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做出的努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本期,我们选取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保障、公共交通、创业就业、养老服务等几个方面,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反映我省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取得的巨大变化,展望我省各项民生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A医保惠民 改革先行托底健康
“以前没钱不敢看病住院,小病捱,大病扛,现在村里人和城市居民享受一样的医保待遇,而且可以直接结算,不用垫付,实在是太方便了。”8月24日,在山医大一院老年病科病房里,来自临县的患者郭东仙告诉记者,以前住院治疗,三天两头催缴费,现在医保可以即时结算,医院也不像以前一样担心病人欠费逃费了。
郭东仙是我省2567万城乡居民参保人员中的一员。我省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范围覆盖除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应参保人员以外的其他所有城乡居民。
今年6月底,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完毕,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按照“就高不就低、就宽不就窄”的原则,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8月2日,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的通知》,按照改革新政,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平均提高10%,达到75%;城乡居民参保住院费用医保目录内个人自付超过1万元以上部分,由大病保险资金统一按75%的比例报销。农村居民用药目录品种从原来的1500多种扩大到2800多种,定点医疗机构从原来的2000多个扩大到7000多个,城乡居民得到更大实惠,看病就医更加方便。
8月6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山西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帮扶方案》,新政专门用于解决全省201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报销问题,通过实施“三保险三救助”,即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参保缴费救助、扶助器具免费适配救助、特殊困难帮扶救助等6项措施,基本解决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问题。其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总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0%以上。其中:医保目录内费用,个人自付住院费用,县级医院个人年度负担总额不超过1000元,市级医院不超过3000元,省级医院不超过6000元,超过部分由人社部门医保基金兜底报销。医保目录外费用原则上由补充医疗保险报销85%。
医保报销是否便捷影响着城乡居民医保待遇的获得感。在医保结算方式改革方面,我省全面实现了省内异地直接结算,截至6月底,累计已有28.44万住院患者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费用达51.82亿元。作为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省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铺路织网”正在加紧推进,目前,我省城镇职工、城乡居民都已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截至8月23日,共与16个省市完成了402人次的跨省直接结算,费用1042.21万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省医保
B公共交通 更多选择顺畅顺心
“现在出行不仅路更宽了,选择也更多更顺心了。”8月25日,家住太原市小店区体育路二社区的沈鹏正准备出门,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这几年太原的交通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道路又窄又不平,现在路不仅宽敞平整,出行的选择也多,“公共汽车干净整洁、公共自行车方便快捷,还有各种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未来地铁一开通就更加快捷方便了。”
从2013年开始,太原市加大快速路建设力度,优化提升市域道路综合体系。几年间,并州路、建设路、五一路、南沙河快速路……一条条快速化道路建成通车,上跨与下穿交相辉映,蜿蜒纵横。道路的快速化改造让太原由平面交通进入立体交通时代。据统计,近年来,太原市共建成快速路约213.33公里。快速化立体交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市域交通体系,有力地推进了“三环十线七放射,一网两纵四横两枢纽”现代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
道路交通改善的同时,2016年太原市正式开建地铁2号线。这是太原市建设的第一条地铁线路,也是我省首次建设轨道交通。根据规划,太原市轨道交通总体布局8条线路,总长度266.2公里。其中1、2、3、4、5、6号线为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线路,7、8号线为市域轨道交通线路。
未来,太原市将进入立体大交通新时代,轨道交通线网将呈五纵七横、方格网形格局。四通八达的线网不仅实现了太原市域的快速通行,还延伸至榆次、阳曲、清徐等地。既可以有效改善太原市交通布局和结构,缓解交通拥堵现状,还可以极大地提高路网运行速度和道路通行能力。
C城乡养老 日间照料幸福晚年
8月28日,万荣县汉薛镇四望村日间照料中心,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这里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娱乐室、医疗保健室、休息室、阅览室、棋牌室、餐厅一应俱全,村里老人们有的翻阅报刊,有的看电视,有的聊天,各得其乐。说起在这里的生活,85岁的曹竹叶老人开心地说:“在这里有人照顾,有人做伴,吃饭有人操心,美得很!”如今日间照料中心已经成为像曹竹叶老人一样的农村老年人的“第二家园”。
2013年以来,万荣县大力推进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这一民生工程,将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结合实际,对每个日间照料中心给予2万-10万元建设补贴和每年2万元的运行补助。目前,万荣县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取得了长足发展,到2016年底,全县42家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部实现顺利运营;2017年,30家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同时推进,已建成26家。今年底,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将达到72家,照料老年人千人以上。
万荣县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是我省养老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2016年底,我省共建设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656个,其中城市1207个、农村4449个,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日间照料中心享受着更加温馨、更加便捷的养老服务。
今年8月,《山西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印发,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省城市社区将全部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机构,农村日间照料幸福工程将基本覆盖千人以上的行政村。我省将打造完善“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到2020年,60%以上的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和枢纽,由社会养老服务组织、服务供应商、服务人员、社区、物业公司、监管部门等组成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救护、保健、康复护理、家政服务、理发助浴、餐饮配送、代购物品、精神关爱、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等项目。
养老事业
2014年全省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16年享受生活补贴184.7万老年人,补贴金额5亿元
截至2016年底
各类养老机构926所,设床位167862张
建立经济困难高龄与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惠及18万老年人
养老金调整
2017年7月,我省再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惠及——
全省183.8万企业退休人员
50.8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人均增加养老金170元,增幅达到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