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探索破解养老困局,首创失智老人照护示范中心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2017-09-11

  一曲《时间都去哪了》,曾震撼了很多中国人的心灵,更引发社会各界对养老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截至2016年底,青岛60岁以上户籍人口168.5万,老龄化率达到21.3%;80岁以上老年人口26万;全市空巢化率达到56%。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少子化……中国式养老问题逐渐凸显。过去五年,青岛市政府为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0.9岁。今年,青岛打造失智老人照护示范中心,成为全国首创。到2020年,青岛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服务列入市办实事
 
  9月10日中午,青岛市区下起小雨,在位于南京路的惠康老年公寓,81岁的张集科老人坐在一楼餐厅里,面前摆放着香菇油菜、白菜炖豆腐、红烧鱼、什锦米饭和粥。"饭菜很丰盛,可是我今天中午不能在公寓吃饭了,儿子儿媳要来接我出去吃。"张集科老人有些不好意思。老人说,老伴前些年去世了,由于不愿意与孩子同住,他一直自己一个人居住。如今岁数大了,需要人照顾的地方多了起来,孩子又不放心,所以他决定入住养老院。"来住了几天,感觉不错,最起码什么事都不用自己操心了。"青岛市是全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基数大、程度高、高龄化和空巢化突出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168.5万,老龄化率达到21.3%;80岁以上老年人口26万,占老年人口的15.4%;全市空巢化率达到56%。为应对严峻的老龄化问题,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召集人、25个部门为成员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每年把养老服务列入市办实事,纳入对各区市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养老服务业资金约4.2亿元,其中,每年的福彩公益金预算50%以上用于养老服务业,约1.3亿元。
 
  社区小型养老机构达30处
 
  "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老年人居家养老,7%老年人在社区养老,3%老年人在机构养老。按照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城乡一体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为本市户籍未入住养老机构的城市"三无"老年人、农村五保老年人、城乡低保人员中的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贫困重度残疾老年人以及经济困难的"失独"老年人购买基本养老服务,其中半失能和失能老年人的服务时间分别为每月不少于45小时和60小时,城乡分别按每小时20元、1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覆盖7788名城乡困难老人。建立80岁以上低保老人高龄津贴制度,80~89岁每月发放120元,90~99岁每月发放220元,百岁以上所有老人每月300元。既能得到很好的照护,又不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圈子,是很多老年人追求的晚年生活,社区嵌入式小型养老机构就帮老人实现了家门口养老的愿望。这样的社区小型养老机构,2016年青岛市已建成30处,每处面积300~900平方米,共新增床位702张。30处小型养老机构建成后,可满足1000多名老年人就近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至少为1200多名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多元的生活照料,在全市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而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登记养老机构232家,公办养老机构24家,其中公建民营14家。民办养老机构208家,床位3.03万张,分别占机构数和机构床位数的90%和76%。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养老总床位达到6.2万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7.4张。
 
  近千失智老人将获专业照护
 
  据估计,青岛市目前至少有7.2万痴呆症患者。目前,全国还没有专门的失智者专业照护机构,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和技术。作为今年市办实事之一,青岛今年将在市南、市北、李沧、黄岛区和平度、莱西市建设10处社区失智者照护示范中心,为入住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治疗、职能治疗、营养护理等专业化养老服务。目前已全部完成选址,其中6个照护中心采取机构照护模式,4个采取社区照护模式,正在按照要求进行装修和配备设施。随着后期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将惠及本市六个区市的近千名老人及家庭,使失智老人得到专业化照护。青岛此举无异于"吃螃蟹"。此外,青岛自2017年1月1日起,将入住机构照护的重度失智老人试点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这是青岛市在已将完全失能参保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基础上,对重度失智人员长期护理保障的新探索。下一步,市民政局将引进发达国家的失智管理经验,提升青岛市失智者照护服务水平,鼓励失智老人照护示范中心项目由专业社会组织建设运营,建成后符合标准和要求的,由市级财政给予补贴。
 
  她将房子出租后 "爱"上养老院的日子
 
  9月10日中午12时许,82岁的姜荣华老人吃过午饭后,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倚在床头上听歌。红色的收录机里存储的都是姜荣华自己喜欢的歌,她整理了一个歌单,让孩子帮忙下载下来,有《十八相送》《军港之夜》《真的好想你》《爱你一万年》等。"我就喜欢听歌,天天听,高兴的时候就听欢快的歌,不高兴的时候就听忧伤的歌。"姜荣华戴着耳机,有时候会随着曲调哼唱几句。1个多月前,姜荣华入住了位于南京路上的惠康老年公寓。她的家就住在南京路上,因为楼层高,上下楼不方便,后来住到了女儿家。女儿女婿对她非常孝顺,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她,但是住了一段时间后,姜荣华住不下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老人有老人的习惯,住在一起总归是不方便。"因为年事已高,3个子女都不放心姜荣华独居,最后商量让她住进了养老院。"一开始没打算长住,觉得养老院没家里自由。来了之后才发现不是这样,所以不想走了,想一直住下去。"姜荣华目前一个人住在一个双人间里,每个月的费用是3050元,她每个月的退休金有3600多元,再加上把房子租了出去,一年有2万元房租,所以自己承担这笔费用绰绰有余。"人老了也不想给子女添麻烦,这样挺好的,孩子们想我了,就过来看看我,有时候也会接我回家住两天,或者出去玩玩。"姜荣华说。
  每天,姜荣华没事的时候,要么在房间里听歌看电视,要么去其他房间里串门,才入住了1个多月,她已经"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时候老年公寓有各种演出或者活动,姜荣华也都积极参加,"每天过得都很快乐,吃喝、打扫卫生、洗衣服啥的都不用自己操心,每天就是想着怎么玩。"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