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枣庄市峄城老年大学不断创新办学思路,全力搭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促进老干部、科技老专家发挥“正能量”。
一是发挥龙头示范校作用。采取联合办学等形式,积极培养带头人和业务骨干。目前,该区老年大学在册学员达4500余人,达到了“培训骨干、带动一片”的效果,部分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得到充分发挥,先后编撰了《古峄文化》、《峄地名人贤士》等文史资料。
二是引导老年人就近开展活动、发挥作用。该区发挥好镇街、村居(社区)组织网络的主阵地作用,抓好老干部党支部、村居老年学校和老年活动场所建设。目前,全区老年学校达到342个,老年活动场所达376处,形成了全覆盖的镇街、村居(社区)组织网络体系。
三是组织老干部参与社会服务。该区成立了一批老年协会和老干部社团组织,并选出32位党性强、威信高、有能力的老同志,担任各团体组织的带头人。还以老年大学为依托,组建了夕阳红艺术团,成立了威风锣鼓队、门球等各类文体团体30多个,先后举办各类赛事和演出362场次,参与者达5000余人次,有236位老干部在全国和省、市比赛中获奖。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组建了“社区党建顾问团”、“老党员爱心服务队”等社团组织,实现了组织参与社会关爱活动的常态化。
四是发挥老干部、科技老专家的专长和作用。该区积极培育“五老”志愿者队伍,引导志愿者当好助推科学发展的宣传员,担当“特殊岗位”的战斗员。目前,已有283名老干部被聘请担任青少年科技成长顾问,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有近千名老干部担任社会义务监督员,活跃在民主监督、民事调解、拆迁安置等中心工作的第一线,有142人担任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和农村、社区“第一书记”。区、镇两级老科协,共结帮扶对子500余对,并深入到全区各农村专业合作社、蔬菜、果园、养殖基地等送农业科技下乡,向农民分别传授了农业经营管理、无公害蔬菜栽培、牛羊养殖等农业科技知识,向群众传授致富技能,帮助寻找致富门路,一大批离退休老干部、科技老专家的余热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到目前,全区共有6000多户农民在老干部、科技老专家的帮扶下找到了致富门路,受到了全区群众的普遍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