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让老人享受“稳稳的幸福”
作者:   来源: 凉山日报全媒体  2017-09-20

  “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贴心的养老服务,还经常有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带着爱心礼品来看望、陪伴我们,我们的老年生活很幸福。”说到现在的养老生活,今年已73岁高龄的西昌老城区居民张大妈心里暖洋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据悉,截至2016年底,全州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达63.69万人,占总人口的12.4%,已进入老龄化加速发展时期。近年来,我州积极应对,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推进老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老年生活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老有所养”老龄产业初见成效
  

  “目前,我州农村‘五保’城市‘三无’集中供养‘全覆盖’工程已投资2.9亿元,已建成公办养老床位4500张、在建床位3905张;现有公办养老机构床位7842张(农村五保),机构集中供养6510(农村五保)人,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率83%。预计到2017年底,全州公办养老服务床位数可达1.2万张,能够满足政府‘托底’保障对象‘自愿入住’全覆盖需求。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凉山州民政局老龄办综合科科长齐永前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全州已安排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用地指标238亩,落实建设补助资金1775万元,全州已建成民办康养(旅养)机构8个、养老床位1515张,在建床位2485张。西昌邛海国际老年社区“综合门诊”已获批建设,西昌市阳光养老福利中心一期工程(700张床位)主体建设即将完工,康养(旅养)产业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其次,抢抓机遇推进老年基层组织建设。主动把握大小凉山新农村建设历史契机,主动对接州民宗、扶贫、规建等部门,把老年协会、老年活动中心建设纳入统一规划,要求凡是有村级活动室的地方均要有老年活动室和老年协会;以“乡为协会、村为分会”的模式,分类推进农村老年协会建设:按照“安宁河流域5县1市强力推进”“11个国定贫困县稳妥推进”的原则,2014年以来,全州新建农村老年协会2445个,总数达到2579个,覆盖率达62%。其中,会东、会理、宁南、冕宁、越西、甘洛6县实现“全覆盖”;越西等县每成立1个协会,县财政给予1万元补贴,并按5000元/年的标准将活动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
  
  “老有所乐”老年生活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据了解,我州目前共有各类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机构)和社会组织12个,年服务能力10万人次以上。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人每年300元),常年为全州7.5万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居家养老服务。分别按照30万元和25万元的建设补贴标准,建成投用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8个,年服务老人1.2万人次以上。农村籍80—89周岁老年人和9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部纳入高龄补贴范围。
  养老不愁吃穿,精神上的陪伴和慰藉当然也不能少。目前全州已建成18所老年大学(学校),经四川省老大学协会评定为A级2所、B级2所、C级老年大学14所。学校坚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生活,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老年人参加老年大学的人员不断增加,现目前全州已有在校学员29403人次。
  除了老年大学,我州各单位、敬老爱老服务组织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老人们享受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同时,找到精神依托。
  “我们每年都会召开年终总结暨春节茶话会、在清明节到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在国庆节和敬老月活动中,召开大型文艺汇演、组织金婚活动,定期组织老年人参观冕宁红军广场、红军长征纪念馆、大桥水库、米易县敬老产业、布拖新农村建设、湿地等。”齐永前告诉记者,除了相关管理单位,各乡镇街道办工作人员也在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经常组织人员慰问五保户、困难户、空巢老人,帮辖区残疾人员争取民政、残联等上级部门支持,并按照相关政策,给予他们生活补助、办理残疾证等方便。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