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阿尔兹海默病日。我国现有超过600万的老年痴呆患者,患病人数已居世界各国之首,但是能够意识到自己患病,并到医院就诊的却不到两成。上海超过60岁的老年人已经突破300万,患老年痴呆症的人数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而明显增长,而精卫中心床位紧缺,患者就诊不到两成。
老年痴呆症成老年人第四大死因
据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的数据,我国老年痴呆患病率在 65岁以上人群当中平均为6.6%,而且患病率每5年约增长一倍,80岁以上超过22%,根据推算,全国老年痴呆症患者已超过600万,老年痴呆症即阿尔兹海默病 (简称AD)的患者越来越多,该病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肖世富表示,从最初的注意力不集中、丢三落四,定向、计算能力衰退,到严重丧失记忆,生活无法自理,最后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这种严重的智力致残症要经历几年甚至十几年,这对AD病人和家属都非常痛苦。然而,由于大多数人不重视或者不能准确地辨别AD的早期症状,以至于在中国,600万老年痴呆患者中,就诊率不到两成。
近一两年沪上一项调查显示,甚至有将近一半的AD患者家属曾认为“老糊涂”是自然衰老的结果。
社会心理和不良习惯突出
迄今为止,导致阿尔兹海默病的真正原因尚未完全搞清。医学界认为,该病与六大因素有密切关系:遗传因素 (约10%的患者有明确家族史)、教育程度(文化低的人群)、社会心理因素、生活习惯(饱食、营养过剩、营养不均衡)、头部外伤以及过量烟酒。还有极少数患者是基因突变导致。人们知道年龄、遗传、脑外伤和老年痴呆症有关,但很多人不知道,血压血糖和老年痴呆也有关系。 20%至40%的老年痴呆症是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应酬一族身上常见的高血压、高胆固醇和高血糖如果不及时控制,就会成为风险因素。
近年来,专家发现社会心理因素、烟酒、营养过剩或不均衡等原因在病人中越来越多见。离退休以后,社会地位的改变、经济地位的下降、子女远离、核心家庭分散等都容易造成老人强烈的失落感,一些老人就此产生抑郁情绪,而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每年有10%左右的人会转变为AD患者。肖世富主任表示,独居老人、丧偶老人、社会活动少、闲暇娱乐少且性格较为内向的老人容易成为高危人群。
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总病程约持续10年左右。早期大约3年,会出现短期记忆力障碍,如做事情丢三落四,记不住家里的电话、朋友名字;中期也差不多3年,会出现认知和判断能力障碍,如常把晚上和早晨弄错、大吵大闹、迷路;晚期病人清醒程度会严重低下、生活不能自理,不关心家人及外界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