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管理 > 动态
专家解读:为什么农村的百岁老人多
作者:   来源: 晚晴养老  2017-09-29

  最近7年,山东大学健康老龄与长寿研究中心主任、博导高希宝教授和他的团队对山东285名百岁老人进行摸底调查,近日发布的结果让人眼前一亮。这些调查能够破解哪些长寿密码?能带给我们多少借鉴?看看专家怎么说。
  调查结果1:几乎全部百岁老人从未接受过教育,一直在务农。干活到70岁、80岁、90岁的分别达66.5%、41.4%、21.2%。
  专家解读:张湖德说,若据此认为没文化更易长寿就是误解,“国医大师颜振华、邓铁涛等人100岁了还在给人看病,钱学森也活到90多岁,说不读书更能长寿是片面的”。专家认为,除了乡村更天然的自然环境,许多务农者长寿离不开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度干活、微微出汗,有利于消耗能量,排出体内毒素。适量干活或运动还能让胃肠道蠕动加快,方便胃肠道垃圾排出。活动后喝温水补充水分,对心血管也是良性刺激。总之,适量活动利于减轻人体负担和缓解心血管系统压力。”
  赵治国认为,对农民来说,有农忙也有农闲,农闲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一张一弛,符合养生原则。“说到干活,我们说女性普遍比男性长寿。”
  张湖德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女性做家务活多,“所以我也鼓励男士多做家务”。
  
  调查结果2:百岁老人中男性平均身高166.8cm、平均体重56.1kg,女性平均身高154.7cm、平均体重46.2kg,都属身材矮小型。
  专家解读:高希宝认为:“矮小,新陈代谢会慢些,所需能量少些。”
  “从生理学上看,个高者身材瘦长,重心较高,承受重力较大,脊柱、膝关节较个矮者易受损,因此我们建议大家控制好体重,高个子尤应如此。”丁焕文说。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部分个矮者有自卑心理,相对更谦虚、不张扬、不爱招惹人,就保存了些气血。”赵治国分析。
  但上述专家认为,即便如此,比起身高,后天生活习惯对长寿的影响重要得多。张湖德就说:“邓小平个矮,确实长寿;毛主席个高,也活到80多岁呀。不要只看单一因素。”
  
  调查结果3:第一胎出生的寿命最长,第二胎次之。百岁老人中第一胎出生者占35.5%。
  专家解读:“民间俗语说‘老大傻,老二奸,调皮捣蛋数老三’,暗含一定科学道理:老大较朴素忠厚。过去日子苦,老大担当也多点,心态可能比弟弟妹妹好。”赵治国提到,《黄帝内经》里讲治病,关键在治心,心态好想不长寿也难。
  张湖德则认为:怀第一胎,父母身体更好,无论怀孕还是后天养护都更上心,之后的生养或因经济负担加重,导致父母重心有些转移。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