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做" 谁是养老产业发展的主体?这是首要问题。我市通过破除体制、机制、地域、行业、身份藩篱,引导扶持社会各界参与,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多元供给"的良好格局。
一方面,我市抓住全国养老综合改革试点机遇,率先下放养老机构审批权限,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扶持,激发投资活力。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扶持政策》,制定《养老产业专项扶持政策》,从土地、资金等方面加强扶持。2016年以来,盘活泰来宾馆、龙沙纸厂办公楼等闲置资产15.7万平米,民间资本投资超过18.2亿元、占总投资的88%。2016年齐齐哈尔市民营养老机构获得省里补贴953万、同比增长21%,成为全省获得补贴最多、补贴增长最快的地市。
"怎么做"
在探索与实践中,我市认为解决好养老产业发展路径问题,必须破解三个方面难题。
一是在规划引领上下功夫。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齐齐哈尔市养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我市养老产业绘制了路线图和时间表,这也是全国城市首个养老产业专项发展方案。
二是在体系保障上下功夫。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抽调后备干部、名校优生、专业人才,组建养老产业团队,会同多个部门推进融合发展,打造医养、旅养、居养、养教、食养、用养产业链条,完善人才、金融、社会化服务等要素支持。
三是在项目支撑上下功夫。2017年,我市引入鑫海集团1.5亿元、金山汽车销售公司3亿元投资,在拜泉县、甘南县、铁锋区新建3个大型医疗养老项目。全省首个艾草加工企业--黑龙江九品艾业公司在我市成立,并已完成生产线建设和艾草种植试验。成功引入华博农产品公司3600万元,建设中央厨房老年配餐项目,培育出老年纸尿裤、磁疗贴、康复用具等一批养老制造项目。
"做更好" 为实现养老产业长足发展,市委、市政府战略性地提出全市重点产业倍增计划,计划到2020年,全市养老产业增加值达到115亿元(2016年的1.5倍),规模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7105张(2016年的2.31倍)、年均增长23.3%。
为实现倍增计划,我市制定了《全市养老产业2017-2018招商引资攻坚行动方案》。预计通过一年时间,力争储备项目100个,落地1-2个10亿元以上大项目,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0个,其中养老制造项目不少于10个,引进协议资金不少于4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不少于20亿元,在上一年度上翻一番。目前,9个县(市)区已完成项目储备工作。
近5年来,我市养老服务业由小变大,养老制造业从无到有,百草养生院等项目达到全国一流水准,诚信失能护理院成为全国失能护理品牌……尽管曾经困难重重,但如今,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已经把养老这个"夕阳"事业做成了"朝阳"产业,并且将一直红红火火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