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董克用秘书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大德高明、助力养老。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探索养老金融第三支柱的中国路径——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暨《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的发布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银协对这次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邀请我们参加的主办方、协办方、各支持方,以及长期以来关心银行业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对养老金融的若干思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一方面,我个人认为当前养老金融事业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我国养老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积极的成效。正如刚才各位嘉宾所言,养老保障涉及千家万户,特别是包括在座各位以及我个人在内的每一个人,事关国计民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特别是民心工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的顶层设计已经逐步地推出改革方案,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的进展是已经实现了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它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共同构建起两大基本制度平台。启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建立职业年金,完善养老保障跨地区、跨制度的政策接续,基本养老保障基金开始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全国社保基金条例和一系列部门规章出台,使基金投资监督的法规日益健全。截至2017年8月底,养老保险基金已基本覆盖全国9亿多城乡居民、职工和退休人员。其中领取待遇者近2.6亿人,正在朝着“十三五”期末法定人群基本全覆盖的目标推进。
其次,我国养老保险也面临较为严峻的问题和挑战。一,从老年人口的数量来看存在赡养老年人口基数过大的问题,养老保障其实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据国际助老会发布的全球老龄事业观察指数显示,全球60岁以上人口约占9亿多,占全世界人口的12.3%。根据我国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2.3亿人,占总人口16.7%。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人口基数最大、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加上发展不平衡、准备不充分等现实条件的因素,我国面临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和复杂。二,从养老保险三支柱的结构来看,存在“一大、二小、三无”的失衡问题。“一大”是指国家保障的基本养老账户独大,很多研究都有这样的表明。“二小”刚才我们主任也讲到第二支柱发展开始走了一段时间,但是还是相对弱小,特别是职业年金刚刚推出,企业年金账户的建立也不是很多,积累也不是很强,所以第二支柱还是比较小的。“三无”特别指是以个人账户为主的第三支柱,目前还没有真正的建立,国家已经允许试点了,这是说第一个方面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第二个方面,是对今后我国养老金融特别是第三支柱路径发展的建议。当前我国正处在养老金融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很有必要、正当其时并十分有价值,所以我也希望相关的成果和各方的思考以及各方的真知灼见能够变成共识特别是行动。为此我也结合银行业的情况提四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借鉴国外养老保障体系有效做法,继续做好我国养老保障顶层设计和制度执行,特别是税收方面的优惠设计。国际上养老金第三支柱大概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的保险型体系,也就是无须建立个人账户,只需在银行或保险公司开立一个户头,购买的产品主要是各种寿险产品或年金产品,税收优惠政策以个税地缘为主。在这些国家第一支柱的替代率很高,国家负担较大。第三支柱养老金发挥的作用不大,参与率也不高,在退税收益中占比也比较大;另一种是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投资型体系,这些国家个人账户较为普及,参与率高,既可以购买年金保险产品,也可以对个股、债券、养老金产品以及共同基金产品进行投资。由于个人养老金十分发展缓慢,所以第一支柱的替代率不高,国家和企业就是雇主的负担较轻。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欧洲国家对第三支柱做法开始效仿英美的模式,试图建立个人账户,但是推动起来并没有意想的好。因为保险型支柱改革为投资型支柱,它还是有一定的因素条件和现实的需要建立的成本,以美、英成熟市场发达国家的模式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国际经验实践表明税收优惠的政策出台,可以说简单的一挥而就,但是要真正的落地变成制度模式选择设计和执行以及社会公众的接受程度是有一个过程的。所以,我国在对养老金第三支柱进行顶层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的上面要深入的结合国情和实际来推动我们第三支柱,现在刚刚试点,从顶层设计到中观的政策、宏观的政策和微观的执行,都要结合我们的情况。去建立一个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有特色的中国个人养老账户,以扭转我国现在养老金三支柱的失衡情况。
第二点建议,我们商业银行在第三支柱建设中可以发挥六大比较优势,可以大有作为。第一,商业银行具有稳固的信用基础,是我国居民最为信赖的金融机构,有利于开展个人属性的第三支柱市场。第二,商业银行具有广泛的服务渠道和服务网络,是服务能力较为强大的金融机构,有利于开展客户分布广泛的第三支柱市场。第三,商业银行具有丰富的账户管理经验,具备管理海量数据、个人账户的经验,有利于发展以账户管理为核心的第三支柱市场。第四,商业银行具备卓越的跨界、跨业、跨市场甚至是跨境的资产管理能力,各银行集团普遍持有银、信、租、政、保、金等各类的全牌照,拥有丰富的资产项目储备和专业人才储备,有利于提高第三支柱养老金的收益率。第五,商业银行具有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严谨的风险控制理念和风险管控经验,有利于保障第三支柱健康发展。第六,商业银行具备强大的信息系统建设能力和研发维护能力,可满足面向全国居民个人的养老金第三支柱快速发展的需要。还有比如刚才建信养老金的董事长也提到,像建行下设这种专属的养老金基金公司也具有独特的优势。由此可见,在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独特优势,然后服务多层次、特别是第三支柱养老基金和养老金保障体系的建设。
第三点建议,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各有特长,应该在推动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上强化合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刻不容缓,各方的共识也达成了,国家也很快就会允许试点。保险业和基金业经过不同的发展也获得了良好的投资业绩和行业生意,成为养老金管理的重要力量。对第三支柱的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和准备工作,备受市场的瞩目和关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们希望金融同业能够真诚地进行交流,分享研究的成果,为推动全社会对第三支柱养老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是实现我们金融同业合作的共赢之路。
第四点建议,像中银协还有基金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的组织和养老金专业委员会,可以发挥我们凝聚行业力量,反映行业诉求,沟通和政府部门的这种桥梁纽带作用,共同来推动我们养老金融和第三支柱业务向重心发展。同时我们也可以启动一些智力管理、培训,还有研讨交流等等这些活动,为我们养老金业务的发展持续健康,为我们下一步第三支柱探索路径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