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安徽实践
我省是人口大省,也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截至2016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102.2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7.8%;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743.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2%,均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我省将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前谋划布局。在《安徽省“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2016-2020)》中,提出实施医养结合工程,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在《安徽省“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明确提出实施养老服务体系提质增量工程。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设施。 “十二五”期间,先后将农村敬老院建设、县级社会福利中心纳入省民生工程,各级财政累计投入27亿元,新增床位近19万张。逐步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水平,2016年,全省累计投入农村特困供养资金19.15亿元,并为全省9.2万名特困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
优先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打造2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在农村,建立对高龄、空巢和留守老人的探视走访网络,建立对失能老年人的集中住养和照料服务网络。同时,大力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统筹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并通过加大土地供应力度、简政放权力度、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加大人才培养等办法不断优化养老服务发展环境。
基层声音
合肥市光明老年护理院院长包义霞:最近几年,政府对养老事业的扶持力度明显加大,财政支持多了,关注度也高了。如今,对于失能老人的补助已从以前的每年1200元,增至最高每年7200元。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护理院去年 “升级”为全省首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患病老人不转床就能接受医疗诊治,方便了老人,更大大节省了护理力量。政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社会养老的观念意识也逐渐改变,我们干起工作也更安心和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