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日趋庞大的“银发”群体,我省近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养老、医疗、生活、交通、旅游、法律援助等方面明确了老年人享受的社会优待待遇。在白皮书的老龄事业发展状况部分,特别提到了我省已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和重点空巢独居老人结对关爱照料制度,切实保障最困难群体的基本服务需求,守住民生底线。2016年,全省对37万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2.68亿元,对12万老年人发放养老护理补贴1.03亿元。全面实施80周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制度。
与此同时,我省进一步加强养老设施建设,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增强了养老服务能力。2016年,全省各地投资146亿元用于“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体系达标工程”、“医养融合推进工程”、“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工程”等共13个养老服务补短板重大项目。全省共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万多家,其中50%以上由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我省今后还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夏春青说。
白皮书显示,我市已被列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和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市,在医养结合、社会参与、养老评估、政策创制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如何更好地让老人们安享晚年,我市一直在进行探索。从最早在国内实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养老服务,到在全国率先尝试养老机构公办民营,再到社会资本争相介入养老产业,南京的养老服务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据悉,去年,国家民政部邀请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等10家中央级媒体来宁采访养老服务点时,就提出“南京社会化养老工作经验很典型,值得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