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着力加强养老服务,通过多种方式探索医养结合模式,目前超过85%的养老院实现“医养结合”,打通老年人健康养老的最后一公里。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养老院,探访老人的医养结合生活。
今年5月,位于滨海新区官港森林公园附近的爱心医养院成立。这是本市首家由行政审批局批准成立的集医疗、养老、保健于一体的民办养老机构。医养院有床位127张,院内除养老区外,还有可对周边居民开放的社区医院,含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中医科等主要科室,配有彩超、化验等医疗设施,有26张急诊常备床位。医养院为每位入院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制定治疗康复方案。
“前两年老伴儿患上老年痴呆症,每天需要精心照料。”年过八旬的梁大爷告诉记者,他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难以照料他们的生活。听说爱心医养院设有医院,他赶紧去报了名。如今,梁大爷带着老伴儿住进医养院。“这里风景好啊!医生和护士24小时守着,还能帮我老伴儿做康复治疗。”老人说。院长赵树旺介绍:“我们购置了康复器械,能够满足部分老人的康复需求。”
汉沽福利院是公办院,有一级医保定点医院,老人可刷医保卡看病取药。“可以说70%以上的入住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疾病,养老院只提供日常护理服务是不够的。”汉沽福利院院长刘麦生说,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不能局限于按点上班、按座上班。汉沽福利院建立了全天候的医疗模式,将医护人员全部下沉到各班组,也就是老人床头。
除内设医院,还有养老院和当地医院建立医生派遣、急救信息合作,为入院老人打通“老人就医”的最后一公里。今年3月,滨海新区第一养护院投入运营,为方便老人就医,该院护理楼内设有和泰达医院合作建设的医疗机构,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米,泰达医院的医生坐诊为老人们看病,同时对于突发重症老人,还设有快速通道,可第一时间送到泰达医院就医。“住进来后,我对这里的设施、服务、伙食都特别满意。”第一养护院的首批入住者、70岁的侯大爷说,“不出养护院就可以看病拿药,很方便。当时挑选养老院时,医疗服务是我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据滨海新区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赵光宇介绍,目前新区运营的养老院达21家,其中有3家内设医疗机构,有15家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这就意味着18家养老院已实现“医养结合”,占比超过85%。今后,滨海新区将根据养老院不同情况进行相应改造,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