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内容。到2020年,全市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5张,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30%以上,民办养老机构占比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高、中、低档配套,养、护、助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发展格局。
养老服务设施人均用地达0.2平方米
截止2016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67.52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6.39%,是全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级市。《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威海将全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栾波说,威海将结合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和老年人口增长情况,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机构结构布局,到“十三五”末,养老服务设施人均用地标准达到0.2平方米,新建生活区、老旧生活区分别按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15平方米的标准配件居家养老服务用房。
日间照料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乡社区
《规划》指出,今后,威海将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闲置资源,重点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助餐点、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等项目。同时,我市会将“互联网+”的思路引入居家养老服务,提档升级12349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在全市开展政府为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到2020年,全市实现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紧急救助等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居家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乡社区;我市具备短期托养、上门服务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25%的城市社区;全市社区各类具有为老年人服务功能的设施全部向老年人开放。栾波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市鼓励扶持社会力量整合改造闲置资源兴办养老机构,到2020年,全市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5张,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30%以上,民办养老机构占比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高、中、低档配套,养、护、助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发展格局。
鼓励二级以下部分医疗机构转型为老年养护院
针对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指出我市将加快推进医疗护理与养老服务的双向结合,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支持不具备内设医疗机构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部分床位转型为养老护理床位,二级以下部分医疗机构转型为老年养护院。对于居家养老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对社区托养机构、日间照料机构以及居家老人的医疗服务支撑,开设家庭病床,就近就便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保障基本卫生服务项目覆盖社区全体老人。我市还将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保险筹资模式,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我市将推进“多镇一院”“中心敬老院”等建设模式,优化农村敬老院布局。民政部门将鼓励各类乡镇敬老院向周边农村居民开放,重点收住乡镇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使之成为区域性的养老服务中心。另外,《规划》明确提出我市将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以村为单位,统筹村内闲置劳动力资源,成立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为本村高龄、独居、经济困难等重点老年人群提供助餐、护理、家政等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