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未来5年养老规划蓝图:新小区将建日间照料设施
作者:   来源: 天府早报  2017-11-06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规划》中提到,“老年人口将以年均50万的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1866.7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22.66%。”
 
  养老“互联网+”支持研发智能养老系统
 
  根据《规划》,四川将在未来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包括依托互联网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卫生服务中心、居家服务中心等机构为据点,积极接入呼叫中心服务模式,将机构服务、社区服务向居家养老延伸,整合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资源,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规划》明确,到2020年实现90%的城镇社区和60%的农村社区纳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也就是说,四川将织一张养老的“互联网”,将一切养老力量和老年群体纳入其中。
  围绕推进信息化建设,《规划》中还有更多关于智慧养老的内容,诸如支持研发和应用居家智能养老系统,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重点拓展远程提醒和控制、自动报警和处置、动态监测和记录等功能,建设虚拟养老院。
  《规划》强调支持城乡社区老年协会定期上门巡访独居、空巢老年人家庭,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高龄、失能、失智、贫困、伤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
  《规划》明确,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按要求配套建设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设立“家庭病床”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规划》提出,探索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
  据了解,“家庭病床”曾在《四川养老与健康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过——支持医疗机构将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延伸至家庭,探索为失能、半失能老人设立“家庭病床”,并优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
  《规划》还提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内65周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定期免费体检,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全面提供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
  根据《规划》确定的具体任务,“十三五”期间,四川要支持50—100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增设护理型床位、老年人康复床位等医养结合床位,推动100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家庭医生、上门巡诊、社区和居家护理等服务;支持50—100个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配备医疗、康复、护理等专业设施设备,增加护理型床位,到2020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