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中有养 养中有医 温州探索养老"医养结合"
作者:   来源: 浙江在线  2017-11-13

  在老龄化发展及慢性病高发背景下,面对传统家庭照料功能减弱、养老资源失衡,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服务的刚性需求日益明显。如何让老人实现"医中有养、养中有医",也是各地卫计部门一直在努力探索的话题。不少地区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医联体"等为契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洞头:正式启动"医养结合"试点工作
 
  日前,洞头区"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启动仪式暨关爱老人,敬老月义诊活动在北岙街道爱之家社会福利院举行。据悉,洞头区通过政府试点、机构探索、社会协作等方式,基本形成了以下两种医养结合模式:一是"支撑辐射"模式,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二是"整合照料"模式,即由单一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既有配建医疗机构或卫生室的养老机构,也有具备养老功能、开展老年护理的医疗机构。"洞头区金色黄昏颐养院"与"北岙街道爱之家社会福利院"为同时具有双证的医养结合机构,在启动前期,该区特组建由区人民医院护士长、骨干护士组成的护理团队,在该两所机构进行老年人护理服务专项指导,通过一系列试运营阶段的调整,两家机构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服务环境,为医养结合的启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霓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正规划迁建,侧重向养老护理型医院转型。
 
  文成:探索"医养融合"加速提质增效
 
  文成县以医联体建设为契机,通过育品牌、优服务、造平台等方式,形成医养融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着力破解山区"医养分离"。今年以来,共服务2000余人次。机构合作育品牌。选取全省首批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文成县日月星养老服务中心,开展"1名社区责任医生+2名社区护士助理+3名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模式,由该县黄坦镇卫生院为机构入住老人提供微型健康体检、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定期巡诊等健康服务,并在县级医院开通急救"绿色通道"。截至目前,通过"绿色通道"成功救治18位入住老人。借助信息化手段,围绕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举办"流动健康加油站",即提供流动社区卫生服务车流动服务为主体,省市专家通过区域资源共享中心远程会诊为支撑,村卫生室医生定期上门坐诊为补充的服务套餐。今年以来,共开展巡诊服务6420余人次,远程会诊患者51人次。实施"医中有养",积极在珊溪、西坑、黄坦、南田等4家县乡联办住院部开设老年病床,并利用乡镇卫生院闲置床位开设老年康复、护理等病区,为老年病人入住就诊提供便利。目前,已开设病床58张,收治患者470余人次。
 
  龙湾:深化服务提升老龄群众医养获得感
 
  近年来,龙湾区通过搭建"公私联营"服务机构、促进资源多方整合、创新服务形式等,率先各地积极探索和开展了医疗与养老结合的"医养结合"多种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是率先建立公私联营"医养结合"机构。2015年,龙湾区创设全市首个公办医院与民办养老机构合作的医养结合项目--"龙湾区红景天医养结合康复中心",并被列入浙江省首批26个试点单位之一。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和运营,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固定合作关系已建立,入住老人100%享受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和健康电子管理等服务。
  二是创新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模式。2016年7月,龙湾区首家医养结合服务站在状元街道山西岙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正式启动,首次将社区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相结合,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为载体,为老人们建立健康档案、家庭病床、健康体检、慢性管理等,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同时对该服务点进行运行后评估以逐步在全区推广,目前已成立2家。
  三是发挥中医药优势重构丰富"医养结合"服务。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医养结合工作,发挥和利用中医诊疗、推拿、按摩、康复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作用率先开展中医参与养老工作,丰富重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老年群体,针对老年人慢性病高发的情况,区人民医院于近期推出了医养结合中医特色服务,引入自助中医体质评估设备、为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中医评估和穴位敷贴治疗等。期间为2200余名老人进行了评估检测,为200余老年人首先开展了穴位敷贴治疗,并建立中医健康档案,制定中医健康处方,社会反响良好。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