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其他
胡兵 孙博:养老金金融年度报告——资产管理情况
作者:   来源: 养老金融50人论坛  2017-11-30

  2016年以来,养老金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运作正式启动、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监管加强,政策层面首次提出养老型基金概念。随着政策密集出台和市场积极推进,养老金体系改革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对养老金金融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养老金金融年度报告”的课题成果。本课题分为五部分:年度政策盘点;年度行业回顾;资产管理情况;存在问题与挑战;行业发展的趋势与思考。
  
  (一)企业年金、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均创新低
  

  企业年金方面,2016年企业年金全市场平均收益率3.03%,其中含权组合加权收益2.68%,固收组合达到4.7%。受此影响,2007年以来市场平均年化收益率为7.58%。尽管年金投资连续5年实现了正收益,但是投资收益创近5年以来新低。
  2016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总额313.18亿元,收益率1.73%,是2001年以来年度收益率的第三低,仅高于2008年的-6.79%与2011年的0.86%。2016年全国社保基金收益率较2015年的15.19%大幅下跌。
  企业年金与全国社保基金收益率下行的主要原因在于2016年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市场双双走低。权益市场方面,2016年我国上证综指下跌12.31%,全年下跌435.54点,报收3103.64点,在全球主要股市中表现最差。2016年美国三大指数全线上涨,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13.74%、标普500指数上涨为10.05%、纳斯达克指数上涨8.48%。欧洲三大股市中,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14.06%、德国DAX30指数上涨6.59%、法国CAC40指数上涨4.34%。亚洲股市中,香港恒生指数与日经225指数基本持平。
  债券市场方面,2016年年初国开债发行利率触及3%,此后随着四月信用事件频发引发债市收益率上行,中债总财富指数4月下跌80bp。临近年末,在强监管背景下,银行冲规模需求叠加委外业务赎回需求导致债市流动性紧张,中债财富指数在11月、12月下跌2.4%,全年收益率以1.31%收官。虽然与美国、加拿大、欧盟等相比,2016年我国债市表现并不是最差,但是相比我国2014年、2015年中债总财富指数收益率的11.23%和8.03%,2016年债市仍然创三年新低。
  应该指出的是,企业年金相对全国社保基金的收益率较高的原因在于,年金资产配置更加稳健,其中权益类资产占比在10%以内,而全国社保基金权益类占比达到30%左右。长周期来看,资产配置结构不同导致最后获取的回报也有所不同。年金投资总体来看波动较小,平均回报较低:2007年最高收益率41%,2008年最低收益率-1.83%;2007-2016年平均年化收益率7.57%。全国社保基金波动较大:2007年最高收益率43.19%,2008年最低收益率-6.79%。2001-2016年平均年化收益率为8.37%。
  
  (二)企业年金投管市场保险业份额持续扩大
  

  企业年金运作初期,基金系和保险系投资管理人市场份额基本平分秋色,2010年以来保险系投资管理人市场份额持续扩大,2014年突破50%,2016年规模占比接近54%。而基金行业市场份额逐步下降到38%,券商市场份额从8.9%微降至8.27%。保险系管理资产份额稳步上升主要原因在于保险机构兼具受托、投管和账管业务资格,业务协同度较高,人员配置也比较充足。
  
  (三)法人受托份额进一步增加,业务集中度持续加剧
  

  企业年金的受托市场的集中度仍然在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法人受托机构的整体市场份额增加,从2009年的57%逐渐提高到了2016年的64.9%,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法人受托机构占比提高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企业年金政策出台至今已有十年历程,具有建立企业年金能力的央企、国企、外资企业、经营较好的民营企业已经建立完毕,新建立计划的企业规模往往较小,不具备独立建立年金理事会的条件。相比之下,法人受托机构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并发挥规模效应为企业提升收益和节省成本。其次,随着管理年金规模越来越大,法人受托积累了更多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相比单个年金理事会,其在管理架构、人员储备、梯队建设方面更具有比较优势。此外,随着年金规模越来越大,部分小型理事会已经转为法人受托模式。从2012年到2016年,理事会数量从242个减少到178个,减少了26%。
  第二,从法人受托内部情况来看,市场集中度也进一步提高。从行业层面来看,保险机构和银行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分别占74.5%和24.1%;信托机构逐渐销声匿迹,市场份额仅为1.3%。从机构层面来看,市场份额前三位的法人受托机构分别为国寿养老、平安养老和工商银行,其市场份额分别为30.86%、23.9%、13.33%。近年来,三者市场份额持续平稳增加,2016年末三者份额总值超过68%,达到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
  
  (四)托管和账管业务的市场集中度均有所下降
  

  企业年金成立之初,其托管业务呈现较大的集中度,10家托管人市场份额差异非常大,其中仅工商银行一家市场份额就超过42%。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以前三的规模占据企业年金托管业务近70%的份额,而份额较小的5家托管人占比合计不超过15%。随着企业年金的不断壮大,托管业务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原份额较小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及光大银行市场份额均有了显著提升;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浦发银市场份额被不断压缩,从2008年的近70%下降到了2016年的不足50%。但从整体结构和行业门槛来看,企业年金托管业务仍然处于集中度较高的状态。
  从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业务来看,初期也呈现较高的集中度。2008年,工商银行管理个人账户数938万个,占据总数的48.83%;长江养老、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及光大银行分别位居其后。市场上前5家账户管理人业务规模占据市场份额的近90%,剩下14家账户管理人市场份额合计不足10%。到2016年,账管人市场份额集中现象有所缓解,以国寿养老、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为主的机构不断提升市场份额,而2008年市场份额前五大账户管理人的市场份额总额则逐年下降,由当年的87%下降到2016年71%,减少近16个百分点,市场化竞争程度逐渐提升。
  
  (五)养老金产品:规模持续增加,收益率优势初显
  

  随着企业年金市场步入低增长阶段,资产配置重要性与日俱增。养老金产品作为吸引增量资金和实现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越来越获得投资管理人、法人受托机构、理事会和委托人的重视。2016年底,全行业已运作养老金产品179只,分别比上年增长51.69%;已运作养老金产品规模达到2214亿元,年度增长85.15%。
  相比企业年金基金增速放缓,养老金产品则继续高速发展。受益于其职业年金和基本养老金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规定,养老金产品发展并不局限于企业年金,未来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将更加巨大。
  从产品投资收益情况来看,2016年养老金产品的整体投资收益率为3.49%,其中固定收益型为4.83%,货币型为3.28%,混合型为2.65%,权益型为0.32%。其中混合型养老金产品资产配置与普通年金组合比较类似,两者的收益率具有一定可比性。总体来看,2014年至今,混合型养老金产品投资业绩大多数时候高于企业年金含权组合行业平均水平,体现出了养老金产品在运营效率和投资收益提升效果显著。
  混合型养老金产品收益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提升资源获取能力。尤其对小账户年金基金,养老金产品能够通过规模效应充分参与银行间债券品种交易和场外品种交易,有效降低小账户投资门槛以增加收益来源。二是快速启动投资流程,提升投资效率。如果以组合形式运作企业年金计划,则受托人与投资管理人需在运作前签订投资管理合同,为年金资产开立各项账户,并实行3个月的建仓期策略,投资阶段准备时间较长。通过养老金产品则可以减少开户环节,省去建仓期环节,进一步提升基金运作效率和投资收益。三是分散投资,减少集中度过高引起的业绩波动。小型年金组合规模有限,无法实现风险充分分散,而通过投资养老金产品,能够在资产类别、细分资产等更大范围内,进一步实现分散投资。四是分享市场最优秀的投研力量。养老金产品信息披露高度透明,投管人对其投资业绩高度重视,往往聘任最优秀的投资经理进行管理。而目前优秀投资经理有限而年金组合众多,养老金产品成为享受优质投研资源的又一便捷途径。
  
  (六)基本养老金外部委托投资启动
  

  2016年基本养老金外部托管人、外部投管人选聘进行的同时,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也陆续与各地方政府签署了基本养老金委托投资合同,外部投管人确定后随即启动了资金外部委托工作。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已有北京、上海、河南、湖北、广西、云南、陕西等7个省份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约,签约规模达到3600亿元,已经实际到账并投资运营规模为1370亿元。其他资金将按合同约定分年、分批到位。但是,基本养老金结余规模超过3000亿元的广东、江苏、浙江三省中,除了广东在2012年单独委托全国社保运营1000亿元之外,江苏(2016年底结余规模3114亿元)和浙江(2016年底结余规模3009亿元)尚未进行资金委托。从收益率来看,基本养老金来自于各地委托,委托有期限,而且基本养老金面临短期支付需求,因此波动率不大,收益率也相对比较低。事实上,对于受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社保基金理事会要求95%以上的概率当年不发生亏损,所以配置股票比例也相对社保基金比较低。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