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他们都在合肥。家里条件都很好,我在家呆着着急,喜欢和小女孩聊天,也喜欢打麻将,这里的环境很好,服侍很周到。”满脸喜气,祖籍肥东,今年88岁的鲁业琼老人,2010年元月就入住了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老人服务中心。看见记者来访,她停下手中的麻将牌,让中心主任张蓓代打,笑呵呵地与记者聊起家常。
据合肥市老龄办负责人介绍:到20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06.13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2.09万人,65岁及以上老人78.2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15.87%和11.08%;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明显,市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3.44%、五县(市)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6.99%,老龄高龄人口多、五县农村老龄比例高于市区的事实;以及现有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设施落后、服务内容单一、功能薄弱,服务水平和质量较低的现状,合肥市老龄办认真谋划,多措并举做实“居家养老”服务这篇大文章。
10余万老人享受“18140”工程带来的居家养老服务。 2011年初,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作为重点工作加以部署,启动了“18140”工程建设。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市政府“18140”工程实施方案》,并召开了“18140”专题工作部署会,强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程建设。
“18140”工程内容是指在18个街道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在140个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按照有规范名称、有信息平台、有服务场所、有工作制度、有工作队伍、有工作人员职责的“六有”标准,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家政、安全保障、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六项”服务。目前,已有20个街道和134个社区初步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分别占市区街道35%、社区29%,为10余万老年人提供服务。
今年65岁的张左兰(男),是获得“全国敬老模范”的包河区芜湖路街道曙光社区陈夹衡居民组的一位失地农民,他告诉记者:“现如今社区每月给我460元的生活补贴费,再加上失地农民300元的补助,我每月可以从社区拿到760元的生活费,基本生活有保障了”。
据曙光社区党委书记郑顺伦介绍:总人口达9886人的曙光社区,共有老年居民481人,其中422人是“农转非”后的失地农民,为切实保障失地老人们的生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凡辖区内的祖居老人(失地农民),男年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后,460元的生活补贴费,或男满60岁,女满55岁以后,加上失地农民补助,均能享受每月760元养老生活费;社区祖居老人小病可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挂号、就诊、拿药,在定点医院转诊,仍可报销药费50%。男年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后,每年120元的“全民医保”参保费由社区全额承担,对于因恶性疾病而引起的大额医疗费并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社区再一次性给予大病救助。对辖区内满65岁以上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举行一次免费的全面体检;社区建有624㎡、共32个独立居室的老年公寓,让辖区内居住在四楼以上、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入住,为老人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公寓出租并开展服务;与此同时,曙光社区以创建标准化示范社区为契机,以老年公寓为依托,在曙宏服务中心打造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截止到目前,共为辖区内591位老人提供特色服务,其中为106位残疾、高龄、空巢、独居的老人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对象,开展居家式养老服务。
“2460”为老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全天候服务60岁以上的老人。 为完善“18140”工程建设,拓展服务空间和领域,全市启动了“2460”为老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工程。“2460”是指,24小时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系统,是居家养老服务重要组成部分,为居家养老提供技术保障。
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日间照料中心是庐阳区民政局主管下为民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居住在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老人服务中心的老人们,大多是辖区空巢及身体不便的高龄老人。2010年7月,该中心依托庐阳区德泽居家养老中心2460服务平台,嫁接该平台中的为老救助指挥系统,利用“12349”服务热线,以现代通讯、智能呼叫、互联网、GPS定位及电子商务为技术依托,建立紧急救援网络系统,实现了区、街、社居委联网,方便了社区内部交流,促进了社区、老人和日间照料中心全天候、全方位的紧急救助、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关爱、老人代购等服务。
“采用‘福利性事业,商业化运作’的模式,积极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和‘家’一样温馨的老人院,让老人们发自内心的快乐,是我的终极目标”。德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总经理崔峥向记者坦言。
据悉:目前,合肥市市辖的庐阳区、包河区初步建立了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基本实现辖区全覆盖。
市政府首次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到现代服务业发展中。为促进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2012年4月以合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印发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通知》规定:新建、改建(租赁经营)床位数不低于20张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新建、改建(租赁经营)床位数不低于10张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常运行1年,经市老龄办认定并验收达标后,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一次性补助。自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按其缴纳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全额标准给予补助。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从运营第2年起,按实际提供服务床位数,每张床位给予1200元的运营补助。
据悉:根据预算安排,到2015年,合肥全市68个街道、540个社区将全面建立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财政补助资金将达到3380万元,每年的运营补助将超过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