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建民营”托起养老新模式
作者:   来源: 上虞日报  2017-12-12

  我区首家试水“公建民营”的养老院,小越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由上海海阳养老服务公司进行运营管理,自今年10月28日试运营以来,已入住老人30多位,老人们在院内有种“家”的感觉。
  从总体来说,我区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得是比较到位的。全区基本建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老年人口服务需求增长相适应的社会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首先是政府部门唱主角,在政策制定、平台搭建、机构培育、服务监管等多方面起到主导作用,加快构建适度普惠型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适,更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让全区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其次是企业家勇担社会责任,积极支持养老事业,投资养老服务产业,把养老当做社会事业来做,作为回报社会的一份责任。截至目前,为全区400多个村(社区)的1500多名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老人提供服务上万次,累计完成服务券兑换300余万元,同时,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合并全区20个“低小散”的乡镇敬老院,新增投资2亿元,在区内7个中心乡镇新建大型养老机构,并引入民营专业养老服务团队。据了解,小越养老服务中心的“公建民营”模式,开创了我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先河”。
  目前,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提供照顾老人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和压力以及照顾老人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问题突出,以至于假如没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支持,他们很难继续提供这种照顾。因此,试水创办“公建民营”的养老服务模式也是构筑社会化养老体系,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也值得注意的是,“公建民营”模式的应用,把经营权交给了民营单位,对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千万不能忽视,必须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管理制度,并要加大监督力度,使其民营单位在合法、有序的框架下运营,才符合政策初衷。而对于民营养老机构来讲,应该摒弃“盈利至上”的商业理念,把公益性放在第一位。如民办养老机构在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收费标准上有所作为,政府还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提高民资的参与热情。
  “老有所养”是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面对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以及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普遍性需求增加,“公私”携手,共建养老大格局才是正确的思路和科学的办法。在这方面,不妨大家结合工作实践不断进行探索完善提高,这不但是对现有养老机制的有益补充,也是政府、民资和老年人多方共赢的善举。因此,针对一个新生事物,必须在抓好、抓实、抓到位上狠下功夫,不得有半点马虎,更不能出现半点纰漏,使这一“民心工程”真正深得民心,得到社会、家庭、老人的认可,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让“公建民营”真正托举起一片养老事业的“夕阳红”。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