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的父母为了跟上孩子的步伐,为了不给孩子添麻烦,不走丢,他们显得特别“懂事”。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大多年逾60。在花甲之年,他们缺失子女的陪伴,选择报名老年大学去学习英语,开始一场「上课记笔记、下课量血压、回家写作业」的生活模式。为什么这些老人在安逸之年选择重新学习呢?
@袁老师,84岁
他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已经退休20多年。现在这个年纪还学习英语,是觉得英语有很多有用之处,比如遇到外国友人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随即,拿起自己的小本子,带着浓浓的口音读到:anytime (任何时候)、keep in touch (保持联系),thank you(谢谢)、you are welcome (不用谢)。从脸上的享受和满足,可以看出老人学的很开心。
@“学龄”10年的老人
老人自律性很强,基本上每次上完课就回家记笔记,温故而知新。
@差点在异国迷路的阿姨
她曾跟随孩子一起出国生活。因为不懂英文又不愿给孩子添麻烦,所以连门都不敢出。一次独自外出却差点迷路,好在最后找到了回家的方向。随着当代北漂、南漂、海漂的年轻人自我独立性变得越强,和家庭就剥离得越远。年老的父母为了跟上孩子的步伐,为了不给孩子添麻烦,不走丢,他们显得特别“懂事”。「独自坐车穿越整个城市来老年大学上课,就是想感受在群体中的存在感。而这些,恰恰是我们为人子女所做不到的,因为我们忽视了他们的精神孤独」。年迈的父母以或快或慢的脚步用一生向我们奔跑,就是希望多与我们交流,哪怕是简单的一句问候。一位老爷爷为了能在圣诞节和自己的孙女用英语交流,开始每天自学英语。 等到他即将见到孙女时,内心很紧张,练习很久的话最后只说了一句:“Hi, I am your grand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