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南川区南城街道清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有的老人在棋盘边,楚河汉界之间“杀”得天昏地暗;有的在图书室静静地浏览报刊杂志;最抢手的是健身室的几台健身设备,不少老年人都跃跃欲试。从2013年开始,南川区严格按照社区申报、乡镇审核、民政局审批的流程,审批并建设完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5个。随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这一民生实事的推进,全区越来越多的老人可以在不离开熟悉环境和亲情陪伴下,就近享受养老服务。
养老生活花样多
“白天出门和朋友们喝茶、聊天,晚上走几步就回家,安逸得很。”说起清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80岁的郑安邦老人很满意,作为服务中心的常客,不少周边的老人都是他的老熟人,有空就约在一起看看书、聊聊天。养老服务中心里健身室、练舞厅、图书室、按摩休息室等配套设施设备应有尽有。每天下午一点半,居民周志容都准时到中心“报到”,她说:“这里可比家里热闹多了,如果累了,就到里面的按摩休闲室休息一下;如果饿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帮忙热饭,卫生又方便。”为了能够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每个服务中心严格按照“七个一”和“四室一堂”的标准建设,即建设一个服务场所、配置一批设施设备、健全一套老人资料、组建一支服务队伍、构建一个信息平台、创建一套服务标准、建立一套管理办法和日间休息室、娱乐室、图书学习室、健身康复室和老人饭堂。
服务齐全管理严
“张老师今天是想下象棋还是看报纸呀?”一位老人刚走进清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蒋德美就热情地打着招呼,搀扶着老人进来坐。不一会儿工夫就有十几位老人陆陆续续来到服务中心。
蒋德美是清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员工,每天为老人做好服务就是她的主要工作。她说,刚开始的时候服务中心可没有这样的“高人气”,一天也就几个人偶尔来看看,可慢慢地大家就发现服务中心里环境设施好,服务项目多,人也就越来越多了,现在每天都有四五十人到服务中心来玩。据区民政局社会福利事务科科长张亚群介绍,服务中心围绕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的组织框架、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支撑网络、运作流程、评估监督等内容,制定服务的规范和标准,通过完善内部管理章程、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收费标准等,规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日常管理,保障其健康、持续、有序运行。同时,服务中心还进行了调查摸底,详细登记辖区老人的性别、年龄、住址、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兴趣爱好、服务需求、子女联系方式、服务方式等基本情况,根据老人的具体需求提供养老服务。
长效运营有保障
目前,南川全区2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已全部建好并投入使用。据了解,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有三种运营模式:公办民营,以政府投入建设,企业管理营运;公办公营,政府投入建设、社区组织营运;民营,由企业建设营运。为有效规范我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行,南川区制定了《南川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补助方案》,详细对服务中心的基本要求、建设补助、运行补助、审批程序进行规范,每年从福彩公益金地方留存中安排运营经费保障其正常运行。“为了让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用到实处,我们还有一套严格的考察考核标准。”张亚群说,除了定期检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各类台账和活动开展情况外,还会对各个服务中心进行不定期暗访,不符合要求或是没有开展相关活动的服务中心将予以处罚,真正确保让老年人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