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形成就近养老服务联合体;上海:探索养老顾问制度
作者:   来源: 东方网  2018-01-23

  60岁以上人口占比17.3%
 
  据统计局网站消息,2017年全国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
  据预测,中国的工作人口和非工作人口的比值是7:1,到2050年,这一数值将变为2:1。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阿沐补充:2016年该数据为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北京:将形成就近养老服务联合体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表示,北京市将出台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乡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和建设规划,最终形成就近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此外,北京市建立了低保、低收入家庭等救助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加大资金投入,逐年提升保障标准。目前,新一轮的调标政策正在研究之中。据介绍,目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驿站已纳入养老助残卡全过程管理,实现了养老服务补贴精准化。下一步,将出台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乡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和建设规划。截止到2017年底,全市16区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已建成并运营6家,正在建设中9家,完成选址并在完善建设方案1家,共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52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80个(其中农村幸福晚年驿站140个),培育养老服务商超过1.5万家。通过硬件设施建设,最终要形成就近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目前,石景山区、西城区已基本完成养老服务体系布局的全覆盖。
 
  北京:将建立居家养老巡视探访制度
 
  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北京市将建立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制度,针对有需求的独居、高龄以及其他困境的老年人,通过电话问候、上门巡访等方式进行询问和服务。2018年,北京市拟巡防老年人不少于5万人。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巡视探访服务主要面向80岁及以上的独居老年人、与重度残疾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无子女或子女不在本市的独居老年人、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较差的独居老年人,巡访服务至少一周一次。此外,各区可根据实际,将服务对象拓展到失能、失独等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
  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原则上由被巡访老人所在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街道、乡镇委托或指定就近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农村幸福晚年驿站、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作为巡视探访服务机构开展服务。北京市约有350万老年人,其中独自在家居住的老年人占到9.8%。为确保高龄独居、身体精神状况较差、需求强烈的老年人切实享受到惠老服务,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老龄办将把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工作纳入市级年度重点工作进行绩效考评。
 
  上海:黄浦区试点探索养老顾问制度
 
  黄浦区领导表示,接下来将围绕“四个精准”实现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
  首先,要精准排摸好对象和需求。以往的统计口径比较传统,街道居委会统计的都是户籍老人。通过今年1月1日上海试点的长护险制度,精准排摸居住在本区老人的实际情况,是户籍老人还是居住在黄浦的老人;同时,了解他们需要勾选哪些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
  其次,政府要精准投入。黄浦区遵循养全市统一的养老福利政策,政府首先要做的是保基本兜底线。重点关注低保低收入、失智失能、半失智半失能群体,例如阿尔兹海默症,一旦不能解决将会形成社会矛盾,这些都需要制度保障。因此,近年来在建设养老机构,包括社区为老服务机构的过程当中,已经把半失智半失能和失智失能老人的服务包括了进去。
  第三,精准服务。2018年,市、区两级民政将试点探索养老顾问制度,通过街道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把社区公共服务的养老资源,以及市场化、社会化的养老服务资源有效梳理整合,为老人量身定制符合其身体状况以及经济状况的养老规划,切实提高老人以及家属的获得感。
  最后,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精准监管。去年区民政专门出台了养老机构服务管理细则,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等9大类都有详细要求,继续严格执行。今年要结合长护险,对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开展监管,由于护理不当对老人造成影响的,可实行一票否决制。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