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汶川康养书院古韵羌山威州分院开班仪式在汶川县博物馆举行,标志着汶川创新探索康养产业和老年教育工作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健康养老产业成为“十三五”规划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广阔。为承接发展形势变“危”为机,汶川县创造性地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谋篇布局相结合,立足生态优势探索创新汶川康养创新型经济实践路径,大力发展“银发”产业,积极推动“运动康养、生态颐养、老年文养”向纵深发展,在此背景下汶川县康养书院应运而生。
据了解,汶川康养书院主要承担来汶旅居老年人群和本地老年人的公共服务职能。立足于运动康养、生态颐养、老年文养”的定位,在创办模式上,突破过于依靠政府投资、过度依赖财政资金的瓶颈,激发市场活力,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引导多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授课模式上,按照一校多点原则,成立汶川康养书院及烟雨三江、丹青水磨、福地漩口、天地映秀、大禹故里、古韵羌山分校,采取“总部基地+一户一品”的流动授课模式,将老年大学的教学点与农家乐、农庄、民宿酒店等紧密相连,融文化下乡、文化扶贫与老年康养教学为一体,构建“乡镇即是大学,大学就在农家”的汶川特色康养文化体系,走出一条有特色、可持续、多元化的康养产业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