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县位于衡水市东南部,冀鲁两省七市县交界处,辖9镇4乡538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581人,其中集中供养的 374人,分散供养的2207 人,集中供养率为14%。08年全县有敬老养老服务机构14个,其中政府办的乡镇敬老院11个,民办的养老院3个,这些敬老养老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服务管理等方面已远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加快敬老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对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市委、市政府把敬老院建设工作作为全市四项重点工作之一进行考核,故城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也把此项工作列入了09年政府重点工作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我县敬老院现状和五保供养的实际需要,我县计划在今年建设完成县中心敬老院一座,区域性敬老院三座,建筑总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完成全市提出的集中供养率达到50%的要求。为此,我县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干部作风,解决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为切入点,不等不靠,主动上手,抓住重点,强力推进,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县中心敬老院已开工建设,三座区域敬老院中的夏庄镇区域敬老院和武官寨镇区域敬老院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装修和附属设施建设,郑口镇杏基区域敬老院已完成了项目考察、资产评估,正在进行规划设计。我们的作法是:
一、提高认识,精心谋划
农村五保对象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切实关注他们,关心他们,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县原有的乡镇敬老院大多年久失修,设施简陋,供养经费难以保障,管理服务质量偏低,五保老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已落后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旧有的建院管理模式、养老服务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供养对象的需求,更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前景。为此,我们做了大量地调研工作。通过反复研究论证,认为搞好我县敬老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旧有格局,重新整合资源,从而确立了“一中心、三区域”的整体布局。
二、加强领导,加大力度
敬老院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打造民生平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列入了今年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我县对此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多次过问敬老院建设进展情况,专题听取民政部门的工作汇报,要求把这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作抓实抓好。并把这项工作列入了今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对敬老院建设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以陈登泉县长为组长的县敬老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陈县长多次过问工作进展情况,并亲自实地查看选址,最终确定在县城外环路无偿划拨土地50亩,筹措资金600万元用于中心敬老院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调度会听取民政局和有关部门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责任和完成任务时限。全县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民政部门具体抓,层层推动实施,强力推进敬老院建设的工作格局。
三、整合资源,统筹规划
1、高起点规划。一是根据市里的要求和我县的实际情况在县城建设一座中心敬老院。二是对原有的乡镇敬老院中规模不大、发展空间小、基础设施落后、布局不合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便的全部撤并,实行新建。三是对基础设施较好,集中供养对象较多,交通便利,周边环境好,辐射功能强的武官寨敬老院、夏庄敬老院和杏基敬老院扩建成三座区域敬老院。四是打破原有的“乡院乡管”管理模式,新建、扩建后的敬老院产权归属县民政局,实行县建县管。
2、高规格设计。在年初全市敬老院建设工作会议上,市政府明确提出敬老院建设“四统一”的要求,中心敬老院占地不少于50亩,床位不少于300张,区域性敬老院占地不少于30亩,床位不少于100张;我们严格按照上级的的有关要求,聘请石家庄建筑规划设计院对敬老院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在使用功能上,突出实用、宜居,健身、医疗、娱乐、洗浴等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并充分考虑供养对象生活特点和习性,体现人性化,真正让供养对象享受到花园式环境,家庭式供养、宾馆式服务;在发展模式上,实行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统一管理,并大力倡导院办经济,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增加院办经济收入,弥补供养经费不足,建立以院养院、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3、高标准施工。为把敬老院建成群众满意的工程、放心的工程,我们严把工程质量关,建立健全了质量保障体系。一是所有建设项目都向社会公开招投标,选择信誉好、资质高的建筑队伍承建。二是聘请专门监理人员对工程进行监理,严把关键环节,随时检查验收,保证工程质量。
四、把握重点,合力攻坚
敬老院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抓住重点环节,采取强力措施,才能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1、抓建设用地。建设敬老院,用地是前提,也是“瓶颈”。我县把此作为“干部作风建设年”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的着力点,采取超常措施,用最短的时间办理了建设用地。一是无偿划拨用地。县中心敬老院需建在交通便利、生活环境好、医疗条件高的县城附近,县领导亲自查看选址,及时协调相关部门马上办理相关手续,缩短办事环节。二是优先保障用地。区域敬老院中的武官寨敬老院在建设规划时,考虑到整体布局,经过多方权衡,决定在原址建设,由于该址面积达不到上级的要求,我们及时与镇政府和相邻的面粉厂协调,保障了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工。
2、抓资金筹集。我县采取“政府为主、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办法进行了多渠道筹资。一是县财政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县筹措资金600万元用于敬老院建设。二是盘活闲置资产。对不再保留的乡镇敬老院实行了整合置换,弥补资金不足。三是政策扶持,减免一部分资金。土地、城建、规划等部门从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敬老院建设在征地、立项等方面给予费用减免。四是争取一部分上级资金。
3、抓督导检查。一是加强检查督导。县政府督查室每月对敬老院建设进度督查一次,形成专题报告报政府主要领导。二是周汇报制度,民政局作为敬老院建设的主管部门,每周向县政府汇报一次敬老院建设进展情况。三是严把工程质量关,为把敬老院建成群众满意工程、民心工程,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工程建设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并实行严格的项目法人责任制,规范项目建设行为,强化工程监理,严把关键环节,增加工程建设透明度。力争十月底前中心敬老院、三所区域敬老院和五所民办养老院全部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