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县光荣院、敬老院实现“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良性互动
作者:   来源: 唐山市民政局  2018-02-11

  滦南县把光荣院、敬老院建设作为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年年有投入、岁岁有发展,既抓“硬件”建设,又抓“软件”管理,真正使孤寡老人享受到党和国家给予的温暖和关爱。
  近年来,该县从科学养老的视角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3000万元,兴建了高标准光荣院和综合福利服务中心各1所,敬老院5所,建筑面积达27503平方米,且医务室、娱乐室、健身房等硬件服务设施齐全,老人住室全部集中供热,较好实现了人居环境的绿化、亮化、美化、科学化。目前,光荣院共收养革命老人128名,敬老院共收养五保老人1790名。为了给这些老人创造良好的颐养环境,该县在“硬件”投入的同时,有效避免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处处以老人为中心,围绕老人的所想、所乐、所需、所用,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服务举措。
  实行“一日生活规范化”和分级分区服务是举措之一。建立健全了光荣院各项规章制度,昼夜24小时内,每个时段的工作,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比如,夜间查房巡视、老人洗澡、锻练等制度。同时,该县光荣院还把服务范围分为为养老区(健康老人)、康复区(患病老人)、特护区(临终老人)、休闲养老区(功臣养老)等不同区位,满足不同状况的养老需要。在不同区位都配备了具有相应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多方位、多角度的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服务。
  利用医学手段改善老人生活质量是举措之二。科学饮食对于光荣院老人们益寿延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年来,为了把住“病从口入”关,他们根据一些老人因不科学的饮食引发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尝试建立了营养配餐制度。目前,在光荣院老人的饮食上,根据不同就餐对象的特点,综合运用营养、烹饪、食品卫生学、中医滋补养生理论等知识,通过科学合理的营养计算、食谱设计、烹饪原料搭配及烹饪方法的改进,向住院老人们提供既美味可口,又营养平衡的膳食,做到因人设计,因需进食。为了有效避免饮食单一的现象,他们还实行了“点菜制”,老人根据自已的身体状况,配餐膳食。同时,他们还特别注意建立了老人健康档案,把老人的身体状况记录在册,并结合每个老人的实际对之进行健康教育,为老人提供健康指南,告诉老人们应选择的饮食范围,使老人们懂得自已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饮食结构。这样,把过去一日三餐吃得饱、味道香的基本要求,转变到更有利于防病治病和消化吸收上来。
  过去,人们常讲,在老人医疗方面,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才住医院。实际上,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老人有小病也同样依赖医院。针对这种情况,该县民政局投资20万元,给光荣院购置了全数字黑白超声诊断B超机、三道心电图机、血糖仪、尿常规仪、室内呼叫系统等15种一般医院必备的医疗设施。同时,轮流选送医务人员和所有工作人员到医院进行培训,并要求大家结合特岗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院里所有医疗设备都能熟练操作。这样,老人们生病不但能够随时检查及时诊治,更重要的是能够把疾病遏制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小病不出院。
  试用疗养理论升华养老品味是举措之三。在工作实践中,该县认识到,要实现高层次的养老服务,除了给老人提供丰裕的物质条件外,还要让老人享受高品味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尽情享受党和政府给予他们的照顾和温暖。对此,他们积极融合西方先进的养生理念,努力把供养变成疗养,提出了疗养与康复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一是以活跃老人文化娱乐生活为起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服务。过去他们曾投资了26万元,专门安装了闭路接收天线,并为每个老人住室配置了一台大屏幕彩电,能收看40多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同时,设置电话区域网,每间老人住室都安装了电话,院内老人与老人可以随便通过电话聊天。实践中得知,这种形式虽然对消除老人的心理寂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是最有效的途径。近两年来,他们千方百计让老人们从电视前解放出来,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真正让革命老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投资10多万元,设置了门球场、娱乐室、卡拉OK厅、阅览室、书画室、台球室、健身房及室外多功能健身路径等服务设施,购置了脚踏车、代步车等近20种高档健身器材供老人使用。为了把老人们的身心健康调整到极至,该县民政局还充分利用老人特长资源,把在文娱活动上有一技之长的老人组织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各种文艺节目。这样,既能增添老人的生活乐趣,又能增强身体素质,活跃院内生活气氛。现在,该县光荣院老人们的闲暇时间,不再是过去蹲墙根、晒太阳,没事干了,而是象棋、扑克、麻将、台球、门球、卡拉OK、彩电随心所选。玩腻了,看烦了,院内有果树和花木,可以锄锄草、浇浇水、剪剪枝,或者打打太极、漫步于荷塘月色,另有一番情趣。四、采用亲情理念 营造温馨家园
  采用亲情理念营造温馨家园是举措之四。在传统观念中,血缘和亲情是家庭养老唯一途径,但在养老悄悄地从家庭拓展到社会的今天,亲情不再仅仅是血缘的概念。对此,该县按照一切为了老人,为了老人的一切的原则,重点开展了心理养生服务。该县认为,养老的核心就是养心。尤其是久病老人,可以说孤独是困绕久病老人生活幸福的一大难题。为了让长年卧床不起的革命老人心理上也同样沐浴到党和国家的温暖,他们打破“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旧观念,建立心理养生的新理念,效仿和演绎家庭养老模式,多方位、多角度的让老人体验家的温馨,用爱和亲情实现与老人心与心的交融,有效破解了“孤独”这一难题。目前,从老人的身体状况看,滦南县光荣院供养的128名革命伤残军人、复员军人等服务对象,现在就有50名革命老人卧床不起。为了陪护这些久病的老人,他们平均每月要值20个“孝心夜班”。不厌其烦的给予老人心理上的抚慰、生活上的体贴。88岁的二等伤残军人熊克强老人卧床9年,院里每天都安排一定的时间陪老人吃饭,陪老人谈古论今,让老人享受亲情之乐。三等伤残军人陈振昌夫妻俩特别喜欢小孩,老俩口卧床6年中,院里经常把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请进来为老人表演节目,与老人适当游戏,让老人尽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按这些服务思路,他们权衡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工作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选择合适的年轻服务员,给老人当儿女,教老人从坐、立、卧、行、看中学会了养生之道。
  面向市场探索科学发展之路是举措之五。近年来,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所致的“白发浪潮”的冲击和竞争日趋激励的养老服务市场,滦南县着眼未来,根据光荣院孤老优抚对象逐年递减的现象,制定了系列应对措施,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改革之路。一方面,整合养老资源,革新用人机制。全面推行双层次目标管理,探索实行市场化经营,以老年消费市场的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努力打造自已的养老服务品牌。目前,招收自费养老人员70名。同时,还建立了自已的养殖场,蔬菜园、批发站。5所敬老院四季蔬菜自给有余,光荣院年副业纯收入23万多元。另一方面,大力提高服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学习和实践将服务文化的价值观融入到工作人员的心理结构和思维结构中,融入到科学的发展观念中,融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中去,使服务文化理念自觉地成为指导工作,制定措施、实施管理的有力思维助手。
  几年来,滦南县从发展的视角瞄准未来社会养老服务的大趋势,高层次、高品味的利用服务科学从信息、人才、建筑、环境等方面来指导和促进光荣院的各项建设,对该县光荣院、敬老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