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桥东区拥有60岁以上老年人3.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张家口市桥东区高度关注社会老龄化问题,坚持以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全区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全国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示范城区”、“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共建共享先进城区”等荣誉。
一、创建服务保障,把出台惠普性的政策建设成为居家养老的“连心家园”。
人口老化进程加快,既是加重家庭生活压力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更是考验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课题。区委政府把制定针对性强、覆盖广泛的政策,建设成为为民惠民、应养尽养的“连心家园”。
一是成立了一个组织。区委政府高度重视,研究成立了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同时,在各街道、各单位都组成了相应的老龄工作机构,由专人负责管理。
二是构建了一个体系。为规范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张家口市桥东区创设性地在民政、5个街道办事处和15个试点社区建立了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和服务站,形成了政府牵头、老龄委主管、相关部门配合、街道社区具体实施的“三级联创”、“四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体系,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提供了一个保障。坚持把财政投入作为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区重点工作考核目标。特别是建立了居家养老财政预算及自然增长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在公共财政投入、机构建运补贴、老人养老保险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形成了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和家庭资金“三轮驱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创设服务载体,把打造有效性的平台建设成为居家养老的“生活家园”。
“深入把握老年人心理,建设家园式服务平台”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关键和核心。张家口市桥东区重点将家庭、社区、机构打造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生活家园”,并赋予其新功能、新内容、新内涵。
一是开拓社区式养老平台。坚持依托社区提供的公共场所,整合利用社区医疗、便民服务机构,为行动方便的老人就近、就便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最大程度解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近年来,在全区46个社区,张家口市桥东区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社区,实现了全市社区的第一个规范化管理。特别是注重发挥标杆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筹资140万元在社区内建成了五一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随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等3家日间照料中心(站),建筑面积1150平米,拥有床位145张,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临时托管、医疗保健康复等服务内容;为“五保”、城市“三无”等特殊老人群体,提供集中供养服务。
二是开发家庭式养老平台。坚持依托老人日常生活家院,为家庭式养老注入新内涵。对那些子女工作繁忙,且习惯居家、行动不便的老人,由其子女低价购买服务,由专业队伍上门提供“一对一”的生活照料、康复保健等服务;对那些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和无人照料的孤寡老人,由政府购买服务,纳入低保救助、特困家庭互助金救助范围;对那些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采取政府补贴和服务对象家庭支付相结合的方式,委派服务人员为他们提供定时的日常生活服务,达到了养老不用离家、无亲人也能养老的效果。截至目前,共开发家庭式养老159家,惠及280位老人。去年底收回的1500张征求意见表,在平台开发、服务方式等方面的满意率达到了100%,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是开辟机构式养老平台。坚持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原则,严格落实张民字【2011】66号、张国土资字【2011】146号等政策,通过税费优惠、资金补贴等途径,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对那些建立在社区范围内,且开发居家养老服务产品的社会养老机构,在机构审批、手续办理、费用减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目前,通过社会投资新建了宝萍、万康园、寿尔康3家老年公寓,建设规模6378平米,拥有床位438张。去年,张家口市桥东区,引进并联合“中华好月嫂”家政服务机构,共同创建了阳光家园爱心托养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2011年群众工作“60个亮点工作”之一,人民日报、河北日报等各大媒体相继宣传报道。同时,积极探索在郊区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筹资17万元,在人头山村建成了一所幸福互助院,均成为老人日常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
三、创新服务方式,把拓展多样性的途径建设成为居家养老的“精神家园”。
张家口市桥东区通过搭建呼叫系统、组织健身活动、开展文化教育等多种途径,促使老人的心口热起来、身体动起来、思维活起来,构建起了老人居家生活、高层次追求的“精神家园”。
一是搭建了亲情呼叫系统。以“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增值服务”为内容,依托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张家口市桥东区构建了居家养老服务热线、居家呼叫系统等便捷有效的求助和服务信息网络,为近900户低保老人、贫困老人免费安装了“一键通”电话机,逐步实现居家养老呼叫网络全覆盖,有效解决了老年人身体不安全、行动不方便导致的心理焦躁、心理波动等心理症结,同时,与老人儿女定期保持联系,督促提示他们隔日和老人通话,给予了居家老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般的关怀、关心和关照。
二是组织了舞体健身活动。针对老年人的运动需求,配套建设了康复室、健身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大厅等基础设施,筹资200万元配备了40套扭腰器、压腿器、划船器、腰背按摩器、骑马机、太极推桩等健身器材,筹资2万元购置了残疾人、偏瘫患者用于康复的专业设备。针对老年人的娱乐需求,成立了老年模特队、老年秧歌队、老年合唱团,依托重阳敬老月、单身老人体验月、七彩周末、科普活动周、电影进社区等活动,组织老年团体进行文艺演出、观看电影歌舞,并聘请专业人士对1800人进行了专项指导。
三是开展了文化艺术教育。以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为阵地,筹建政府资金、社会资金23万元,购置了4类13.8万册图书报刊,供社区老人阅读交流。同时,引进了苏绣、丝网花、木板烙画、麦秸画等手工制作艺术,组织开展了传统的书法、绘画、棋牌等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老年人的互助交流开辟了一扇窗口。
四、创就较好效果,居家养老服务造就了老人世界的“幸福家园”。
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新生事物,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下,不仅有益补充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而且还更新了养老服务理念与方式,促进了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有效带动了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潮,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提升了政府的良好形象。党委政府把发展居家养老作为履行公共职能的重要任务,主动制定政策引导,积极构建服务体系,切实加大财政投入,从根本上保证了居家养老事业的顺利推开,使更大的老龄人群、更多的普通家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
二是树立了公益组织的口碑。公益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创设初期会存在资金短缺、人员不足等困难。通过运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不但解决了以上难题,更在服务居家老人中扩大了影响、拓展了服务,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实现了中介组织和养老事业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三是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居家养老服务,为民、便民、利民,价廉、方便、亲近,是老百姓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好项目,是老人群体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切切实实感受到的好产品,拉近了干群关系,巩固了党群基础,是老年人真正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