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市在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典型发言材料
作者:   来源: 保定市民政局  2018-02-26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毗邻北京,总人口1119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46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3.07%。面对老龄化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依托现代网络手段,建立了社区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老年人有什么需求,只需一个电话,网络平台即可通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或服务企业、社区志愿者上门服务,形成了“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政府主导,打造快捷高效的社区网络服务平台
  

  在推进养老服务事业上,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2006年,为提升城市社区便民服务水平,我们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成立了保定市社区服务中心,隶属民政局管理。由于体制、机制和财政投入不足等原因,中心始终没能正常运行。面对困境,我们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管理模式。2009年,将社区服务中心改制为民办非企业,明晰了产权,并赋予其部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实现了由政府投资管理向政府主管、社会组织投资运营的根本转变。新的社区服务中心主动与市移动公司合作,研发了便民服务和老年人紧急救助终端系统,搭建了“12349”网络服务平台。平台免费为有资质的各类社会服务企业和志愿者登记注册,并对加盟企业服务质量跟踪回访。同时,我们在城市街道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通过“12349”便民服务热线和老年人紧急救助服务系统与120急救中心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形成了市、区、街、居四位一体的综合救助服务体系,为居家老人提供以紧急救援、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
  市社区服务中心探索建立的老人救助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无偿为老年人提供通讯设备,针对所有有需求的人群免费提供供求信息对接服务,不收百姓一分钱,而且在通讯方面给予比市场更优惠的资费政策(无月租赠来电,月最低消费10元)。同时辅助使用科学的紧急救助方式:一是老人及其亲属、救助指挥中心和急救中心120的多方通话,紧急现场救助,监听老人状况,共同讨论确定急救方案,多渠道保障老年人急救信息通畅;二是老人健康档案在第一时间发送到指定的医疗机构,缩短急救时间;三是采用精准的卫星定位,确定老年人所在位置;四是贴心的生活帮助和特色的主动关怀服务,多渠道、多角度助力老年人生活。
  
  二、创新模式,在多方共赢中实现群众受益
  

  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搭台、社会组织唱戏、群众受益”这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政府分了忧,为企业增加了效益,为群众解了难,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进步。
  首先,政府规划服务项目,确立服务标准,提供政策指导、业务监督和市场监管,不用投入任何费用,依靠中国移动与运营企业投资,建立起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树立了政府良好形象,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
  其次,中国移动公司在投资社区服务中,通过老年人使用的无线固定电话、移动救助终端和与老年人绑定的亲情号码,扩大用户、占领市场、稳定客户群,保证了长期效益。
  第三,社区服务中心在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过程中,不仅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公益形象,也从中国移动通讯功能费和增值服务中获得收益,为自身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第四,对于“三无”老人等采取政府埋单和社区志愿者上门服务等方式为其提供无偿服务,为经济比较困难的提供低偿服务,对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提供有偿服务。无论哪种服务,只要拨打“12349”或按下“一键通”服务热线,即可得到便捷、高效、贴心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老年用户不仅可以免费得到老年人救助终端,享受无偿的紧急救援和生活帮助信息服务,而且可以享受比市场更优惠的通讯资费政策。
  第五,对于加盟企业,社区服务中心免费为其介绍客户,不但扩大企业了影响,增加企业收入。还利用平台宣传企业,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让居民享受更好的服务。
  
  三、拓展空间,保证社区服务中心持续发展能力
  

  平台建立之初,政府对60岁以上的优抚对象和70岁以上的困难老人入网给予一次性50元的话费补贴;今年1月,市政府决定向市区65岁以上使用“12349社区通”救助终端的老年人、每户每月补贴5元话费。为确保“12349”网络平台健康持续发展,市政府为“12349”网络平台专门设置了60个公益岗位,并进一步完善了政府、企业、平台和群众的权利义务;规范了加盟企业准入条件,对“12349”网络平台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提高了素质,健全了平台负责人职责、服务守则等多项规章制度。同时,在原有各项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路,增加了涉农政务、生产资料、治安和农村卫生服务等内容,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全面、更周到的服务。
  目前,我市入网老年人达到12万多户,加盟企业1.5万多家,登记志愿者3.6万余人,服务需求总呼入量160多万次,求救总呼入量900多次,成功挽救了780多位老人的生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市的做法在全省、乃至其他省市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全国已有25个地市仿照这一模式建立起了便民服务和为老服务系统。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