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0年养老机构医护服务全覆盖!济青烟等六市80县为先行示范市
作者:   来源: 齐鲁晚报  2018-02-27

  2月26日上午,山东省政府召开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启动会议。到2020年底,我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将全面建成。同时,山东确定济南、青岛等6市为医养结合先行示范市,历下区、天桥区等80个医养结合示范先行 县( 市 、区 ),2018年底,这些试点的养老机构都将能提供医疗服务,所有医疗机构能为老年人提供就医绿色通道。在济南南部一家养老机构,医护人员正在指导老人做康复训练。
 
  今年年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争覆盖七成以上常住老人
 
  为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统筹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及社会各方面资源,推动医养结合创新融合发展,近日我省印发并实施《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我省医养结合工作有了明确的时间表。根据“方案”要求,到2018年年底,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和专业化人才培养制度,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患病老年人得到有效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争覆盖70%以上的常住老年人群,90%以上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就医绿色通道,80%以上的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培育200个左右省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50个左右省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50个左右省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到2020年年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将全面建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争覆盖所有常住老年人群,所有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就医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建成50个左右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10个左右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10个左右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健康养老知名品牌和健康养老产业集群。到2022年年底,服务模式智慧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品牌高端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全面形成,老年人健康养老管理服务全面覆盖,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全面推广,智慧医养、智能照护服务全面普及。以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导向的医养健康产业繁荣发展。
 
  800个县80个乡镇,将创建示范先行区
 
  “方案”明确实施试点示范,2018年先行选择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济宁、威海6个市、全省80个县(市、区)、800个左右的乡镇(街道)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根据要求,各先行市所辖各县(市、区),先行县(市、区)均应建立1所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中心,开展健康养老监测。另外,至少有1所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试点示范地区要建立集居家社区养老、医疗救护、健康咨询、生理监测、远程健康管理、养生康复、亲情关爱、互助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老年人尤其是独居、空巢老人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全天候无缝对接。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医疗机构设置的医养结合、老年病、安宁疗护等床位不列入平均住院日统计指标。鼓励改造一批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非建制乡(镇、街道)所在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向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延伸。到2018年底,所有医疗机构能为老年人提供就医绿色通道。同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应按照相应类别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和有关管理规范设置专科医院、护理院(站)或门诊部、卫生所(室)、医务室等,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到2018年底,所有养老机构能够提供医疗服务,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占比不超过40%,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
 
  人口老龄化加速,呈失能化空巢化趋势
 
  近年来山东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经接近1400万,占总人口的13.99%,分别较上年增加 89万人和0.81个百分点,而且日益呈现出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
  与此同时,我省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口也在大量增加,生活护理需求与医疗健康需求双重叠加,迫切需要推动医养结合。因此,山东启动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已是势在必行。26日,山东省民政厅厅长陈先运在会议中介绍,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正加快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省正在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有2031家,其中内设医院的200家,内设诊所、卫生室的1000家,纳入医保定点110家,80%以上的小型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与周边医院、医疗诊所或卫生室建立了合作关系。 陈先运说。与此同时,去年以来省卫生计生委也将创建医养结合示范省纳入全委重点工程,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标准规范、创新服务模式,示范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绩。
  一是制定完善医养结合政策规范,二是组织开展全省老年人健康评估,三是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四是指导各地开展示范创建。山东省卫生计生委主任袭燕说。不过,当下我省养老服务机构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陈先运分析,一是有效服务供给不足,尤其是护理型床位缺口大,不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二是医养结合覆盖不够全面,尤其是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比较欠缺;三是从业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素养不高,队伍不够稳定。
 
  年底持证上岗护理员,比例将达到半数以上
 
  鼓励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提供医疗、保健、康复及护理服务,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积极推行公建民营,支持社会办大型医养结合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希望在人员配备、硬件评审和医保政策等方面,能给予公私同等对待。”济南舜德护理院院长张英认为,公建民营能有效实现资源互补,集团化发展也将利于标准化的推广实施。记者此前调查了解到,不少养老机构存在留不住人的难题。为此明确,建立完善医养结合相关工作人员的激励和使用政策。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护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审、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资格。完善并落实本专科毕业生和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奖励补助政策。同时,加大对全科医生、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健康管理师、养老护理员等人才的常态化培训力度。到2018年底,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比例达到50%以上。另外,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将老年人纳入大病保险保障范围,按规定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老年人口实行倾斜性政策。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