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乡县在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典型发言材料
作者:   来源: 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  2018-02-27

  肥乡县辖9个乡镇,265个行政村,人口36.8万,是平原农业县、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级财政困难县。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把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作为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实践,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政权的重大举措,积极探索,创新了一条符合县情、民情和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符合传统养老习俗的新路子。李立国部长称赞这一做法“为全国趟出了路子,做出了表率”,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多次予以深度报道。
  一、立足县情民情实际,创新“一种模式”,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路子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传统养老模式面临严重冲击。一是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农村青壮年或外出务工,或就近经商,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大量增加。二是农村家庭小型化使家庭养老的力量更加薄弱。三是现有的养老机构不能满足和覆盖农村老人。福利型养老机构只解决特定对象的养老问题,经营型养老机构收费较高,多数农村老人及其子女负担不起。我县老年人有4.38万人,其中无儿无女的“五保”老人、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占30%。
  农村养老难,使子女们不能安心务农、务工或经商,产生大量家庭矛盾,影响农民增收、家庭和谐。针对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的实际,坚持“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原则,探索创造了以“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为主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农村互助幸福院,实现了“子女安心、政府放心、老人开心”目标,被称为“家门口的幸福院”和老年人“快乐大本营”。集体建院,就是村集体利用农村闲置房屋改造或新建,并承担水、电、暖等日常开支,县财政给予适当补贴。集中居住,就是经子女同意,让生活能够自理的独居老人,入住幸福院,集中养老。自我保障,就是入院老人的衣食和医疗费用由其子女承担,“五保”老人由县财政保障。互助服务,就是不设专职服务人员,老人之间互相照顾,相互服务,互助养老。
  二、顺应广大农民意愿,强化“四个保障”,农村互助幸福院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自2008年前屯村创建了全国首家农村互助幸福院以来,我们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标准,农村互助幸福院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高规格工作指挥部,出台《关于加快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的意见》,纳入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年终考核目标,因村制宜地加大推进力度。
  二是强化投入保障。推进互助幸福院建设难点在资金,重点在场所。为此,通过“一事一议”、新民居配建、财政补贴、部门帮扶、社会捐赠和义务工等途径,筹集资金近1700万元,通过改(扩)建、新建、租赁和捐建等方式,加快建设步伐。目前,全县219个村建成了农村互助幸福院,占总村数的82.6%,拥有床位5103张。为保障幸福院正常运行,县财政列支近200万元,对互助幸福院老人每人每年给予350元生活补贴,
  三是强化功能保障。在配齐生活、娱乐、健身等设施的基础上,坚持与新民居、标准化卫生室、老年服务站、村民活动中心、农村警务室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标准、完善功能、提升服务。
  四是强化机制保障。制定了《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和管理指导意见》,将管理列入村“两委”班子工作范畴,明确了服务对象、入住程序、集体与老人及子女的权利、义务等,促进了规范运行管理。
  三、适应农村养老需求,达到“三方满意”,农村互助幸福院具有积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
  实践证明,这种养老模式既有机构养老的特征,又有居家养老的性质,契合了传统养老习俗,“群众住得起、村集体办得起、政府支持得起”,达到了“三方满意”的效果。
  一是改善了老人物质条件,丰富了老人精神生活,老人满意。农村多数独居老人居住条件差,精神不愉悦,生活质量不高。幸福院配备了电视机、乐器、健身器材等,开辟了花圃、菜地,使阅历相近、习惯相近的老人共同生活在一起,满足了老人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和人际交往需求,老人们既能享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也能感受家庭的温暖,深受老年人欢迎。
  二是解除了子女后顾之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儿女满意。互助幸福院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养老问题,也解除了子女务工经商的后顾之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基层政权,村级组织满意。互助幸福院搭建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是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干群关系的生动实践。村级组织作为工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
  今后,我们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措施再强化,投入再加大,建设再加快,功能再完善,管理再提升,让更多老人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确保率先在全国实现农村互助幸福院全覆盖,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