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建院、抱团养老——张家口康保县农村社会养老事业探索发展之路
作者:   来源: 张家口市民政局  2018-03-01

  一、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的成因
  

  张家口康保县地处河北省最北部,总面积3395.4平方公里,辖7镇8乡,326个村委会,6个社区,585个自然村,其中空心村87个,是河北省自然条件最差、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积最大的县区之一,总人口28.3万人,其中农村常住人口9万人,老龄人口达4.3万人,占总人口的15%。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力大量外流,农村60周岁以上贫困老人、五保老人、伤残人员占到农村常住人口的60%,许多老人家庭贫困,居住条件简陋,生活无人照顾,精神慰藉缺失,传统的家庭赡养由于居住分散,导致民政救助成本高、效果差,并引发了许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2013年7月份,全县组织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对全县空巢老人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了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健康状况、子女赡养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和民间自发行为,确立了实行“养老互助”的新思路。坚持“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工作宗旨,结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土地流转、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敬老院建设、盘活农村闲置资产等工作,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生活设施相对完善、出行相对方便、覆盖人口多的中心村和新农村示范点实施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建设,并与村文化室、卫生室及其它村组织建设统筹布局,将农村60周岁以上鳏寡孤独和有生活能力、无生产能力的贫困老人搬迁到互助幸福院集中供养,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二、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的具体做法
  

  在互助幸福院建设中,把互助幸福院建设纳入了城乡统筹发展,坚持“集体建院、集中居住,统一管理,互助服务”的建设模式,综合考虑宜居因素和公共服务布局,合理选择互助幸福院建设点。2013年在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屯垦镇范家营村实行了试点建设,该互助幸福院规划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可容纳60位老人入住,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去年10月份正式完工,重点以14户危房改造作为基础,建设公助周转房14间,集中吸纳了以空巢老人为主要对象的14户、20位老人入院。
  一是集体建院。坚持“项目围绕幸福院整合,资金围绕幸福院集中”的原则,采取整合项目、捆绑资金、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和公共资源共享等方式,由民政、住建、财政等部门负责主体建设,农业、水利、林业、交通、文广、卫生等部门负责基础配套建设,民政部门负责服务指导,村委会负责日常管理,有效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是集中居住。将办理入院申请手续的农村老人集中在同一幸福互助院居住,每户分一套使用面积35平方米,水、电、暖等生活设施相对完善的小型住房。入住户将原宅基地证给予村委会,并同意拆迁、复垦等集体征用事项。同时,在园内搭建了温室大棚,配备了小菜园,为老人们提供了休闲劳动场地,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和饮食。
  三是统一管理。互助幸福院由政府出资建设,为集体财产,由村委会统一管理,统一服务,老人无偿居住,子女没有继承权。同时,院内建立支部,支部由入院老党员组成,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老党员威望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有效化解群众矛盾,进一步提高了幸福院“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水平。
  四是互助服务。入院老人自己开火,可以根据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口味调剂伙食,救济款物按照统一标准分到每家每户;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由邻居按“一对一”或“一帮N”的方式进行帮助。同时,组织自愿者定期上门开展打扫卫生、被褥洗换、垃圾清运和陪聊、心理疏导等精神慰籍服务。
  
  三、农村互助幸福院的成效
  

  互助幸福院的建设,解决了贫困县县域内最需关心、最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最基本的民生,进一步加强和创新了社会管理,实现了“三心”(即子女安心、老人开心、政府放心),优化了“三生”(即生产、生活、生态)。
  一是有效解决了农村空巢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幸福院为老年人提供了互相照顾和生活场所,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基本上没有改变,符合农村老人的居家养老习惯,尽管儿女不在身边,大家可以互相帮助,政府也可以集中提供服务,生活有保障,娱乐同享受。每个幸福院都建有专门的医疗卫生室,可以为老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与之前相比,幸福院的老年人更加健康、舒适、舒心,养老质量进一步提高,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二是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经商子女的后顾之忧。将留守空巢老人转移集中到幸福院居住,为子女赡养老人提供了良好平台,解决了其外出子女牵挂老人的种种顾虑,使他们能够安心在外务工经商。
  三是有效整合了资源。通过实施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捆绑整合农村危房改造、民政、财政一事一议、交通等各类项目资金,实现了项目资金捆绑集中使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了项目重复投入建设的弊端。同时也解决了过去农村环境脏乱差、房屋闲置、建设投资浪费等问题,各种资源使用达到最优化。
  四是有效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互助幸福院建设,可以将农村“空心村”人员实行“三三制”分流,即五保老人入公办敬老院,空巢老人入互助幸福院,有生产能力的入新民居或建养殖场,既实现了人口集聚,“空壳村”的自然消失,又将废旧的住宅进行复垦,整合土地恢复了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得到极大地改变,缩小了城乡的差距,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