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18年江西宜丰县民政和老龄工作将做好9项重点任务。
一是进一步落实民生工程任务。城市低保标准增加50元,达到600元,月人均补差水平增加30元,达到380元;农村低保标准增加30元,达到350元,月人均补差水平增加30元,达到255元。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425元提高到455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320元提高到350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弱病残职工月人均救济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镇和农村对象的平均生活补助水平分别达到425元和385元。
二是进一步推进兜底保障扶贫工作。落实城乡低保按户保障、提高户均保障人数、常补对象比例要求,全面推行低保申报制改革,依法科学、规范、精准施保。加强医疗救助助推健康扶贫工作。加强医疗救助与“一站式”同步结算平台建设,继续推动县域内困难群众先诊疗后付费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抓好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确保全面小康路上城镇和农村困难群众一个都不能少。进一步强化核对机制建设。加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管理,强化核对信息安全,推进县级平台网络对接,在省市级平台跨部门信息互通的基础上,努力扩大核对信息内容,推进同县级信息共享单位的信息互通。依法、全面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对新申请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特困救助的对象全面纳入核对机制,对从未核对的在保对象“过筛”,做到社会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全覆盖,不断提高救助对象精准识别、精准救助水平。
三是进一步统筹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全面调查摸底城乡特困人员,对符合供养条件的全部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强化城乡特困人员档案管理。在落实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的同时,落实城乡特困人员护理标准。加大供养机构资源整合力度,大力提升失能护理服务水平,有序推进规模小、功能弱、供养人数少、设施陈旧的农村养老院转型。进一步是健全管理服务机制。建立和完善乡镇(场)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突出对急难型困难群众实行“先行救助”,全面提升“救急难”工作水平。根据《江西省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意见》,制定出台贯彻意见。进一步发挥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作用,规范“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完善部门协调、信息共享等机制。
四是提升应急救灾科学减灾能力和完善预案。切实做好冬春救助工作,统筹抓好2017年和2018年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严格规范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抓好《江西省农村住房保险实施方案》落实,配合有关部门启动农房保险工作。高效有序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应急救灾工作。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深入推进防灾减灾救灾机制体制改革,切实转变重救灾轻防灾减灾观念,将工作重心从应急救灾逐步转为日常防灾减灾。争取县政府解决好县本级防灾减灾备灾中心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问题,确保防灾减灾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报请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及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情况纳入县科学发展考评体系。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争创国家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和2个。加快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长效机制,广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理念和知识。切实提升综合备灾能力。做好重大减灾科技项目建设,推动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识别、损失评估等科技能力提升。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年内安排一至两期业务培训,培训人数不少于50人。
五是着力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依法开展第十届村(居)委会选举,稳妥应对和处理选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确保圆满完成换届选举任务。全面完成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推动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开展社区减负增效,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创建“绿色社区 美丽家园”示范社区2个,积极参与第三次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逐步提高社会组织万人个数。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协商民主、脱贫攻坚、社区治理以及环境保护。落实登记管理与党建工作“三同步”,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确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三社联动”试点工作,提高社工师万人个数。深入实施《志愿服务条例》,发展壮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统一使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进行志愿服务信息记录。
六是全面提升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质量。健全优抚对象和军人军属保障制度,修改完善抚恤定补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和宜丰县拥军优属若干规定,落实好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保障好重点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在政治上关心、精神上抚慰、生活上照顾,逐步推动优抚对象生活待遇由“解困型”向“优待型”转变。落实军人荣誉有关政策,健全军人入伍、立功和执行重大任务等奖励优待措施。继续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巩固安置政策“清零”成果。认真落实退役士兵安置量化评分办法,提升指令性安排工作的政策刚性和岗位质量,保障服役时间长、贡献大的退役士兵优先优质就业。全面开展退役士兵定向订单定岗式培训,促进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坚持把为部队官兵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双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实际困难帮助解决,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军休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强双拥支前工作,为部队遂行使命提供有力支持。
七是扎实提升养老服务业发展质量。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活力,创新服务供给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统筹城市和农村养老资源,发展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养老,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旅游等相关领域的互动发展。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和落实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等政策,落实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推进民办公助、公建民营,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今年全县要按照“生态+大健康”“中医药+养生”的产业发展要求,深入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推广城乡志愿互助养老模式,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提升改造农村敬老院2所,新建10个城市社区、6个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1个县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
八是全力提升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效益。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示范创建活动,新建2所示范性“儿童关爱之家”,完善儿童动态管理和监测机制,加强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教育引导。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提升未保专干队伍能力,优化孤残儿童“明天计划”,实施孤儿助学、孤儿重大疾病保险项目,推动儿童福利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完善儿童收养寄养评估、入院前寻亲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儿童收养工作。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探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完善管理体系建设,为广大贫困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推进慈善组织信息公开,依法规范管理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提升慈善资源开发,广募善款,深入开展慈善助学、济贫赈灾、慈善助医、扶孤助困等活动,打造“幸福宜丰 慈善救助”品牌。全力做好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全年确保完成上级下达销售彩票任务,争取在全市站前列。同时管好用好福彩公益金和发行费,确保福利彩票安全运行、健康发展、服务人民。
九是全面增强民政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稳妥实施乡级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善地名普查成果,确保我县的普查成果全部通过验收。推动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加强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开展地名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组织开展好2018年度县界联检和乡镇界线联检工作,组织实施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救助管理工作,加强源头管理和街面巡查,加大长期滞留流浪自乞讨人员寻亲和落户安置工作力度,加强风险防控及痕迹化管理,做好站外托养机构的日常监管,杜绝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安全责任事故发生。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加快殡仪馆、城乡公益性公墓等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树葬、草坪葬、深埋、格位存放、骨灰撒散等节地生态安葬,提升基本殡葬公共服务水平。开展殡葬改革示范区建设,实施“殡葬改革治陋治乱”专项行动,加快绿色殡葬建设。加强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推进婚姻登记场所标准化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推进婚丧礼俗改革,弘扬文明节俭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