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主导。但不少老年人却遭遇尴尬:不会手机抢票、不会微信支付、不会用app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只有子女在身边才有机会享受智能化生活带来的便利。
前段时间,孩子的爷爷要求我们给他买一台智能手机,说他一直使用的老人机落后了。我们给他买了一台,并花了两天时间手把手教他使用。多次实践后,爷爷信心满满带上新机外出散步。不料,当想给我们打电话时,却因为一堆预载程序图标让他看花了眼,加上又没带上老花镜,也就急成热锅上的蚂蚁。反复几次后,他放弃使用智能手机。同样遇上这个困难的,还有孩子的奶奶。因为奶奶腿疼,所以孩子他爸给她买了一台智能按摩器。结果教了好几回都不会用,最后就只好放在一边,等孩子他爸空闲时再过去给她做理疗。大部分老年人面对智能化生活的种种不适应,一方面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衰退有关系,很难完全明白操作手法,同时也担心不小心按错了会被扣费或锁机;另一方面是因为各种智能应用把目标群体定位在青年人,忽视了“适老化”。譬如智能手机上往往会预装很多程序:微博、游戏、备忘录、文件管理等等,这些程序是老年人用不上,而又偏偏删除不了,一排排的图标只会让老人看花眼。又譬如智能家电,需要使用APP操控,常常是操作复杂、功能繁多,这对于老年人又是一道难题。如果手机开发商可以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拥有图标简洁、程序简单、字体特大的款式,相信一定会大受欢迎。如果智能家居能实现无线安装和语音控制,老年人只要动动嘴巴就能享受舒适便捷,相信这一定是老年人最喜欢的产品。可见,多开发“适老化”智能产品不失为提高老年人对智能化接受程度,帮助老年人拥抱智能化时代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