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人群的养生保健
作者:   来源: 健康科普  2018-04-24

  在人群中,有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群、更年期人群、抑郁人群、过敏人群等。这些群体或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或蕴含着相同或相近的发病信息,他们的健康更易受到疾病的威胁,对于他们的健康问题应给予特殊的关注。
 
  老年人群的养生保健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老年应指60 岁以上的人群。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也在延长。目前,我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11.6%,已进人快速老龄化阶段。
  老年人的主要特点
  1.肾精亏虚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到老年,肾之精气逐渐减少,脏腑气血津液等生理功能也就自然衰退,机体调控阴阳平衡的稳定性降低,各器官系统功能也逐渐退化,表现为皮肤老化,头发斑白、脱落,牙齿松脱,视觉和听觉能力下降,智力减退,性功能逐渐丧失等症状,因此减少肾精的耗损和补肾益精就成为老年人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
  2.气血不畅 人到老年,各系统器官功能还渐退化,导致气血衰弱,运行不畅。许多老年人或多或少患有某些慢性病,而这也可以影响气血运行,产生瘀血阻络的病理变化。因此,调和气血、调畅血脉也是老年人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
  3.脾胃虚弱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他旺盛,则气血精力充沛。人到老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在机体的消化、吸收、能量代谢以及正常的免疫防御功能等方面,与年轻时相比都相对较差。因此,健脾和胃、合理饮食,对于老年人的养生来说较为重要。
  4.孤独伤感 由于老年人退休和社会角色的改变,加上体弱多病势必限制老人的社会活动,狭小的生活圈子、孤陋寡闻也会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常令老年人产生孤独垂称、伤感多疑、烦躁易怒等心理状态,其适应环境及自我调控能力低下。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独守“空巢”的老人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失调症状。这些心理问题都严重影响着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调畅情志,保持精神愉悦,乐观开朗,也是老年人养生的重要方面。
 
  老年人的养生方法
 
  1.补肾益精,养生关键
  固护肾精是中医养生、防衰老的关键。肾阳虚的老人,可服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温补肾阳,肾阴虚的老人可服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养阴补肾。除此之外,还可选用一些补肾的食疗方如枸杞子粥、韭菜炒虾仁,以药膳养生。
  枸杞子粥:枸杞子30 克,粳米100 克,如常法煮米成粥,米熟入枸杞子一同煮沸30 分钟即可,食时可根据情况加入红糖、蜂蜜适量。本方出自明代《本草纲目》,具有补肾、养肝、健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耳鸣、风力减退、腰膝酸软、咽干口渴等症状。
  2.适度运动,行气活血
  老年人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可保持和增强机体功能,使气血运行流畅,从而达到调和气血的目的。老年人健身运动,必须掌握适宣的运动强度,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易筋经、体操均可,步行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3.合理伙食,健脾和胃
  老年人在饮食上要强调保养脾胃(后天之本),注意进食此利于消化的食物。营养调理可以中医营养学提倡的均衡营养、平衡膳食为原则,重视食物性味与自身体质和五脏的关系,从食物的性味来合理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禁忌,忌暴饮暴食、忌冷食、冷饮、忌口味太重,食品总忌硬、忌陈,忌饮浓茶,忌贪杯醉酒。
  4.心理调节,保持愉悦
  老年人健康不应只是生理上的无病缠身,生活自理,更应注意心理调节,保持健康的心理。老年人要精神愉悦,乐观开朗,保持与周围环境的不断接触,保持年轻的心态,用探索、求知的眼光察看世界,用探索、求知的心灵体悟人生。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