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不妨试试进社区
作者:   来源: 广州日报  2018-04-2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结伴走进老年大学,吹拉弹唱、琴棋书画,重拾“背上书包上学堂”的乐趣。
  近三年来,广州老年大学的班级数从272个急速扩展到641个,课程数量从96个增长到147个,随着校区的扩展,入读人数也从不到7000人翻了一番。实际上,近年来,老年大学升温很快,在全国不少城市都出现了“一位难求”现象,每到老年大学报名的时候,都会有老年人彻夜排队,只为能在自己喜欢的班级中获得一个学位。
  为什么老年大学会这么热?在基本养老体系和医疗保障逐步完善的今天,我国一些地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已经不是主要问题,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老年大学既满足了老年人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又为老年人结交朋友、丰富生活搭建起一个平台,让老人们享受到文化养老的乐趣。
  不过,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而我们的各种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似乎还未完全做好准备。广州老年大学入读人数三年翻番,从侧面反映出目前文化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多元投入不足的短板。从全国来看,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据教育部统计,目前,只有700多万老年人在老年大学等机构学习。
  老年教育与其他层次的教育相比,无疑还有很大差距。老年大学现有学位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文化养老的需求,要办好老年教育,不但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在老年教育上应该转变观念,许多老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老年大学不仅仅只是办学,更应该用好“老年大学+”的概念,让老人们在这一平台上发挥余热。比如,老年大学+社区服务,可以让老人成为社区活动和社区建设的主力军,节假日小区里的文艺演出,平时太极拳、健身舞的义务教学,都可以成为老年大学教学成果的最佳汇报场所。再比如,老年大学+社区养老,老年大学虽然学位少,但可以主动送讲座送教学内容进社区进养老机构,减少老人们上课时的奔走。尤其是有针对性地讲一些老年问题集中的内容,比如电信诈骗等,也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最美不过夕阳红。要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还需要全社会更多重视和共同努力。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