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养老 > 动态
社会化市场化带来“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作者:   来源: 搜狐  2018-05-07

  湖北省武汉市是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早在1993年,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户籍人口总数比例就已超10%,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城市之一。2016年底,60岁及以上的户籍人口达到172.7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0.7%,比全国16.7%的比例高出4个百分点。  近年来,武汉市从重机构养老逐步转向重居家养老服务,重点围绕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满足老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加大创新工作力度,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形式多样、网络健全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以信息化为手段对接居家养老、以社会化为支撑强化社区养老、以市场化为依托发展机构养老”的立体式、多层次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目前,武汉市各类养老机构294家,养老总床位6.45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7.4张。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753家,累计提供家政服务、助餐应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综合性服务近1000万人次,全市特困老人自愿条件下集中供养率达到100%。
 
  呼应需求,多措并举促使养老服务项目建设落地  
  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建设,武汉市以社会服务为主、社区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为辅的原则,探索创设了适应武汉市老年人需求的服务模式、服务项目、建设模式,从多方面促使服务落地。首先明确了以家政服务、助餐应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社区日间照料和特色服务相结合的“4+1+X”的服务模式。另外,在服务项目上,以社区为单元,整合服务资源,组织各类服务团队为居家老人分类提供钟点保洁、健康咨询、就医指导、送餐入户等基本服务项目,开展预约洗衣、维修、理发等特色服务。将每项服务呼叫并联,实现了受理平台和家属之间同步响应,确保老人需求不漏接、全响应。  此外,还探索实施多种建设模式,从增总量、强功能、重保障3方面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近3年来,市、区、街安排资金近4.74亿元,整合利用多方现有资源,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党员群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文化、体育等设施的资源整合和功能衔接,提高使用效益。新建58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7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不仅如此,武汉市还增强风险保障能力。2012~2015年投入资金7240万元,落实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运营补贴;投入资金470余万元,采取“保场地”的办法对全市742批次的养老服务中心(站)办理了场地意外伤害险,较好规避了运营风险。
 
  多元发展,分类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面对日益旺盛的养老服务需求,服务队伍的保障是必备前提。武汉市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社会力量为支撑、志愿者和社工为补充,汇聚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基本服务、社会组织服务、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加强服务队伍建设。首先是按照“有席位、有人员、有电脑、有老人信息、有电话”的标准,在全市1300多个建制镇的社区增设养老服务窗口,该窗口主要承办社区有关养老政策的宣传和具体落实工作;负责社区使用“一键通”老年人的信息录入和更新;协助“一键通”服务平台参与服务团队的组建管理工作;承接并组织社区志愿者等社区服务力量开展关爱等服务。  
  其次,武汉市还加强政府购买服务。按照“加事、加钱、不加人”的原则,武汉市确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万元/社区的工作补贴标准,落实了具体工作人员,保障了窗口正常运转。为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新设368个公益性岗位,用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管理服务,组织开展日间托老服务。另外,当地还积极组织社会服务。按照每个社区保证有3~5个社会服务加盟商的要求,以街道或社区为单位,摸清辖区资源,广泛动员、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商洽了如中百仓储、侨亚集团、炎黄家政等一批综合性、大型服务商的连锁加盟。目前,全市已组织5000余家企业和社会组织与“一键通”管理平台或互联网养老平台签订了协议,为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除此之外,武汉市还积极推动医养融合。各个社区依托“一键通”信息系统平台,拓展居家养老服务范畴,将全市65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列为家庭医生的签约对象,将“家庭医生”团队纳入居家养老服务队伍。通过电话咨询或预约上门服务的方式组织开展以健康咨询、就医指导为基本服务内容的康复护理服务,推动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医疗卫生的有效结合。截至目前,全市签约社区老年人共约25.8万余人。
 
  社会力量贡献大,信息化让服务触手可及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武汉市按照“政府搭台、市场推进、社会运作”的总体思路,对全市现有的社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优化升级,并将平台择优交予社会力量运营管理。目前,全市社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商已纳入5000多家服务团队。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建成,受到失独、失能、空巢等困难老人的欢迎。仅2016年,武汉市各信息平台共接收呼叫319445次(不包括网内免费互相通话的次数),其中助餐应急42954次,占13.4%;家政服务120075次,占37.6%;康复护理12475次,占3.9%;心理慰藉115550次,占36.2%;其他28391次,占8.9%。  
  武汉市制定印发了《“互联网+养老”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形成每个区一个“互联网+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充分整合居家养老的家庭优势,形成新的社会服务和商业运行模式,重点扶持了一批企业开发“互联网+”的养老智能穿戴设备、服务软件和相关服务项目。如东方智立社区服务有限公司的“智慧云服务中心”、盛世天颐的“天宝养老服务云平台”已在武汉市落地。将老年优待证办理和高龄津贴发放作为“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重点改革项目,已开发建成全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在街道实现人社、公安、卫生等部门数据信息比对,实现老年优待证办理和高龄津贴发放全程网上办理,老人足不出户申领老年证和高龄津贴。  
  武汉市通过对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以政策资金为引力,聚合养老服务社会资源,已撬动吸引40多亿元社会资金进入养老服务领域,通过购买服务、服务补贴等办法,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整合为老服务加盟商5000余家。引入侨亚集团、晚情枫、温馨家园、盛世天颐、道能义工等社会组织(公司),推动近200家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实行社会化运营,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社会化运营率达到30.5%,有效覆盖近600多个社区,每天提供助餐、健康咨询、文娱活动等服务达到12万余人次。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