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培训+经验交流 海淀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取经”
作者:   来源: 快资讯  2018-05-08
  为了进一步提高各地医养结合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医养结合机构持续稳定发展,4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健康发展处举办医养结合相关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老年医学、护理康复、社区照护及安宁疗护四个方面。海淀区作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在会上进行了交流。
  此次培训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家庭司相关处室领导、医养结合领域专家的课堂讲授及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经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海淀区卫生计生委老年和妇幼科科长王伟丛在培训会上对海淀区医养结合试点工作进行了汇报。
  跟着王科长的介绍,海淀君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海淀区目前所面临的现状和应对之策。
  
  海淀区老龄化形势严峻
  
  截至2017年底,海淀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50.1万,约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3%,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39.3万,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10.7万,约占老年人口的21.3%;重度失能老人3.3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6%。与全国的总体形势相比,海淀区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
  为此,在顶层设计上,海淀区积极出台医养结合相关政策性文件,并制定《北京市海淀区开展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海淀区开展医养结合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等七个方面内容。
  同时还明确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医养结合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深化信息引导服务与管理,精准评估老年人的医养结合需求、科学调配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发挥中医药在医养结合中的作用,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海淀医养结合特色亮点多
  
  为了突出海淀区医养结合服务区域特色,海淀区整合统筹辖区资源,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突出中医药养老特色,优质服务重点人群,优先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实有困难的老人提供医养结合相关优质服务。
  以羊坊店医院为例,该院参照《二级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版)》学科建设的相关标准,正在进行改扩建,向康复医院转型,预计2018年竣工。同时,该院加入康复专业医联体,与世纪坛医院、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开展学科技术支持、双向转诊等工作,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落实,使综合医院下转的患者能够在羊坊店医院得到规范化康复诊疗服务。在转型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羊坊店医院成功转型为康复医院。
  除此之外,海淀区大力扶持试点项目,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进二级医院开展医养结合签约服务,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落地在社区基层,并试点安宁疗护工作等。
  王伟丛介绍,下一步,海淀区将大力增加医养优质资源,加强和改善医养服务水平。改革创新,通过北京市医药综合改革和分级诊疗工作,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签约为民,进一步加强社区医疗和上门入户服务供给。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