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台、提质量、建网络,汉中市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人多元需求
作者:   来源: 中国社会报  2018-05-11

  近年来,陕西省汉中市通过搭建汉中市智慧养老平台,提升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质量,发挥“一个智慧养老中心、多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N个农村互助幸福院”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作用,着力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出台优惠政策,强化政策保障
  汉中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实施意见》等8个方面的政策文件,使经营主体在土地使用、税费减免、金融支持、医养结合、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薪酬待遇等方面得到了实惠。市、县两级按全市人口年均1元的标准,将养老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拿出不低于50%的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民办养老机构设施改造、政府购买服务、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等方面投入补助资金1.84亿元。成立汉中市老龄服务业协会,加大对各类养老机构协调管理力度。统一将54所敬老院全部纳入事业单位统一管理,落实事业编制133个,11个县区中心敬老院设为正科级事业单位。部分县区将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行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在公益性岗位设置方面给予支持。根据去年考核结果,有681个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行良好,占建成总数的91%。
 
  注重示范引领,高点规划养老
  汉中市结合实际,提出“打造全国知名养生养老基地”工作目标,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十二五”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等,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城乡养老事业发展。为打破传统养老模式,丰富养老内容,该市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方式,招商引进陕西东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搭建了汉中智慧养老平台,建成汉中智慧养老中心。目前,该平台养老服务业务已经在5个县区32个镇(街)设置了智慧养老中心和服务站点,服务涵盖了家庭保洁、助餐等20多项内容,特别是今年推出的每天1元钱的健康养老服务,受到城乡老年人的欢迎。
 
  坚持多元发展,满足养老需求
  近三年来,汉中市累计投入5.4亿元,建成养老服务机构880个,总床位数25117张,老年人人均拥有床位数达37‰。其中,社会福利院和光荣院6个,县级中心敬老院11个、区域性敬老院5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31个、日间照料中心49个、农村互助幸福院748个,发展民办养老机构13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个。农村养老覆盖50%以上中心村。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上,该市重点围绕敬老院创星达标评议活动,全市8所敬老院被评为省级星级敬老院。在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上,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村集体为依托,尊重农村老人的传统生活习惯,组织老年人开展互帮互助、以老助老等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精神生活,特别是为留守、空巢老人提供了互助帮助和精神慰藉,受到了普遍欢迎。同时,该市坚持监管和服务并重原则,在设立许可登记上,实行网络化服务,资助17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完成设施改造、政府购买服务等660万元,撬动2.56亿元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发展。培育发展107个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建立4万余人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以“四社联动”为载体,整合各类资源,以日间照料、农村互助幸福院为平台,引进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社工为社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规范管理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汉中市民政局还对养老机构的设立程序、许可管理等作出规范,明确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工作人员等政策标准,引导规范社会各界兴办多元化的养老机构。在养老机构设立许可上,实行网络化服务,规范办理流程,简化养老服务项目申请审批手续,降低养老服务业准入门槛。13所民办老年公寓全部办理了许可登记手续。积极组织各类机构管理服务人员参加培训、外出考察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全市共培训各类养老机构的院长、管理人员和护理员760余人次, 650余人取得资格证书。积极指导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落实省级护理员培训基地,将面向全省开展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今年已组织培训108人。基本实现每名从事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服务。该市还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市养老机构开展评估。对16个养老机构下发问题整改通知书。市政府对全市21个“为老服务先进集体”、12个“先进基层老年协会”、20名“老龄工作先进个人”、22位“孝亲敬老之星”和20个“最美养老护理员”给予表彰奖励。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