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市公办养老机构“四措施”提质增效
作者:   来源: 阜阳市民政局  2018-05-15

  为进一步发挥公办养老机构保障功能,解决职能定位不明确、运行机制不健全、发展活力不足、服务功能单一等突出问题,阜阳市“四措施”激发以农村敬老院为首的公办养老机构活力,充分发挥托底作用。
  一是推动社会化运营。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服务对象不改变、保障功能有效发挥、服务质量有效保障的前提下,阜阳市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面向社会资本招租运营,把政府资源优势和社会专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更好服务养老服务需求。目前全市288所农村敬老院社会化运营90余所,另有50所正在酝酿转型,社会运营比例将提高至50%以上。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为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运营公办养老机构热情,减少民间资本运营压力,全市给予民间资本参与运营公办养老机构一系列优惠条件,允许为社会老人开展有偿为老服务,并采取一定期限内“免租免息”使用机构场地和设施,达到扶上马送一程目的。同时给予日常运营补贴、贷款贴息补助和政府购买服务补助等措施,减低其运营成本。目前,全市机构养护老人15700余名,其中服务社会老人10500名,占比67%。
  三是推进医养结合。推进卫计、民政、人社部门强化协同配合,做好公办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规划衔接,对公办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机构符合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条件的,依申请优先纳入定点范围。鼓励公办养老机构与大型医疗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定期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努力构建面向养老机构的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目前公办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近45家,医疗机构开设养老护理机构7家。随着政策深入,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功能力将显著提升。
  四是实施改造升级。为提升农村敬老院为老服务功能,完善设施设备,我市近年来加大对农村敬老院财政投入,2016至2017年,全市财政投入近7800万元,推进农村敬老院消防设施改造;2017年投入1250万元改造部分农村敬老院生活设施,其中750万元用于改造伙房、餐厅等饮食功能区,500万元用于修缮门窗、购置空调等提升宜居环境。2018年我市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提升公办养老机构设施设备,积极为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搭建良好基础平台。
  目前,市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工作成效明显,“公建民营”发展到近100家,床位数已超10000张。在我市,公办养老机构已成为民间资本投入养老事业不可或缺有效平台,推动我市社会化养老深入发展。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