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市民在看病时,都体验过预约挂号服务。挂号成功后,一些医院会推送分时段诊疗的建议时间,有的是1小时、有的是30分钟。今年开始,北京三级医院的预约诊疗时间进一步精确,都将缩减至30分钟,患者提前等待的时间更少了。近日,北京市卫计委与北京市中医局联合制定《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简称《方案》),透露了北京各医院未来三年医疗服务改进的方向。按照实施方案,今年开始,医疗机构将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等。
预约:分时预约诊疗精确至30分钟
《方案》中提到,三级医院要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分时段预约诊疗精确到30分钟;二级综合医院分时段预约诊疗精确到1小时。
据了解,这项工作从2014年10月就开始逐步推进,当时,北京22家市属医院全面开展分时段预约就诊,并将预约单或挂号单上显示的建议就诊时段精确到1小时。而今年4月,北京市医管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精确分时段预约挂号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4月底前,22家市属医院将成功挂号或预约的患者的建议候诊时段精确到30分钟,同时,2018年市属医院总体预约挂号率达到85%。
此外,三级医院还将优先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这说明也许您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号看病转诊会比直接挂大医院的号更方便。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在医院等候就诊的过程中,患者还能感受到设施环境的不断改善。《方案》提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还可以逐步完善住院床位、日间手术预约服务,探索提供预约停车等延伸服务。
检查:医联体内检验结果将互认
原来看病,往往换一家医院、同样的检查就要重做一次,对时间和金钱造成很大浪费。
为减轻患者压力,北京从2016年10月起,就在京津冀范围内试点了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工作,132家医疗机构27项临床检验项目实现互认。未来三年,北京将有更多医联体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根据《方案》,北京要建立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100%覆盖。医疗机构通过市、区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患者在医联体就诊所享受的便利将不仅如此。到2020年底前,北京各综合医联体内医疗机构还将实现远程医疗100%覆盖。北京将深入推进远程会诊中心建设,可以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此外,二级以上医院将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和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下沉。
诊疗:多学科门诊推“一站式”服务
2018年至2020年,北京还将在10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获得国家或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医疗机构,要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其实,不少医院已经在“一站式”诊疗服务上有所尝试。去年11月,北京地坛医院就推出13个专病专症门诊,包括神经梅毒专病专症门诊、肝病合并糖尿病专病专症门诊、尖锐湿疣(HPV感染)专病专症门诊等。友谊医院也已有睡眠专病门诊、不孕症专病门诊、骨关节专病门诊等近百个专病门诊对外开放。在这些门诊中,患者可以“对症就医”,不需要再费劲辗转寻找正确的科室。
将来,还有更多手术可以做到当日出院。以9家三级医院开展的日间手术试点工作为基础,北京会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在急救方面,北京也将推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建设,加强院前院内衔接。还将探索在北京建立陆地、空中立体救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