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管理 > 动态
共享护士”来了,输液一次169元,购买人次破万!它将分得万亿养老产业第一杯羹?
作者:   来源: 医学界  2018-06-06

  根据全国老龄办最新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7.3%,其中,独居和空巢老年人2020年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他们的健康服务需求是巨大的。为此,我们看到,今年不仅险资、房企、外资加速布局养老产业,与此同时,“互联网+养老”的创新也层出不穷。最近,就有一些“共享护士”的新物种火了,只要动动手指,打针、输液的护士就可以上门服务。据《华商报》报道,近日,西安当地开始推行的一个共享护士APP。从标注的医院信息显示,涉及西安多家三甲医院,也有个别是门诊部和学校医院。
  下载该软件发现,平台标注提供20多项服务,包括家庭护理和母婴育儿护理,而且价格跟公立的三甲医院相比,都要高出一大截。比如输液服务,静脉输液为169元,打针139元,留置针输液189元,导尿189元等等。虽然价格较高,但依然有很多家庭选择,仅输液一项,就有39000多人次的购买量。除此之外,该平台还提供“护士陪诊”服务,普通陪诊198元,孕妇、老人和儿童等人群的陪诊费用则要相对高一些。
  而依据陕西省城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17版),成人门诊静脉输液最高限价分别是:三级医院20元,二级医院16元,一级医院13元。也就是说,仅静脉输液这一项收费,该App平台上的上门价格比当地三级医院定价贵了7倍多。
 
  1政策助推护士流动
 
  据“医学界”观察,近年来随着国家卫生部门不断推动,“护士承包病人”、“医护一体化”等新型护理模式开始纷纷落地,尤其是“护士多点执业”的出现,加速了护士群体的流动。
  2017年,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完善的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兼职制度。建立包括全科医生、护士等护理人员以及诊所管理人员在内的专业协作团队,为居民提供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为“护士兼职”提供了政策依据。
  紧接着,2017年下半年,安徽省又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社区高级执业护师试点,目前首批78名高年资护士已经下沉到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工作。这78名高年资护士,不仅开设了8个专科护理门诊,未来还将享有一定的处方权。安徽省也成为全国唯一具有护理有限处方权的省份。
  相比较“共享护士”,广东省最早打破护士执业注册方式,护士执业地点由医疗机构放开到区域,从管理方式上是放开限制,给护士在就业的单位之外兼职或者以个人身份开展护理服务创造条件。这一系列的政策,均加快了护士的“独立”进程。
 
  2“共享护士”面临的市场和困境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22亿人,其中不少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护理;在住院病人当中,至少有20%~30%的病人出院后仍需护理。因此,大家对护士上门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
  因而,助推护士多点执业的“共享护士”,被很多业内人士看作是一种双赢的模式。西安市一家三甲医院护理部负责人在接受《华商报》采访时表示,“共享护士”的服务方式很好。护士在医院是最辛苦的岗位,相对于医生收入低得多,如果护士利用休息时间上门为患者提供服务,一方面方便市民;另一方面护士也能提高收入。
  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共享护士这样的多点执业方式能否全面推广,起码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医疗机构对护士要求相对稳定,不管是原单位,还是兼职服务的机构,需要的都是相对固定的从业人员。更何况,医院本身护理服务的短缺,仍需护士加班解决。
  其次,护士的精力也很难允许多点执业。护士工作相对特殊,三班倒、连续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压力大。还要兼顾到婚姻、家庭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
  而比起“医院放不放”和“护士精力够不够”,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共享护士”这样新的业态还面临着行业规则和标准缺失的困境。
  上海市卫计委早在2017年3月份就明确表示,网约护士涉嫌违规执业。
  我国2008年实施的《护士职业注册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护士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后》,方可按照注册执业地点从事护理工作。而“共享护士”网约平台的签约护士,接受平台派单为公众提供上门服务,就属于在注册的执业地点以外从事护理工作。对此,上海市卫计委曾明确表示,所有跟网约平台签约的护士都是违规执业。
  “共享护士这种模式,尤其是在资质审查、医疗风险方面需要监管规范。”一位医疗行业的管理者告诉“医学界”:“尤其是静脉输液,在家里输液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家里没有所需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生,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需要慎重对待。”他表示,“共享护士”眼下也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比如医患纠纷、人身安全、护士资质等。
  福建省护理学会秘书长郑翠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公开表示,“共享护士”上门提供服务,仍存在不少制约因素。比如,护士上门的行业标准尚未统一、风险规避制度缺乏等。建议相关部门对平台护士的资质等进行监管,在准入、责任、医疗风险等方面规范引导,保障上门诊疗的安全。
  即便如此,“医学界”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有益的尝试,应该更多的去积极引导,而不是一禁了之。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