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工程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部署,而健康扶贫与支援合作也一直对受援地区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6月8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召开的健康扶贫与支援合作工作会议上,健康君看到这样一组数字:
2017年8月,拉萨市人民医院率先在西藏地区创建三甲医院并挂牌,门急诊量较创建前增加53.5%。在“组团式”的援藏工作中,以北京友谊医院为主,共19家市属医院参与其中。2017年,共57名管理干部和医疗专家,到和田地区及十四师开展工作,填补了50多项和田地区医疗机构相关技术的空白。而这些,都只是2017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健康扶贫与支援合作工作中的一小部分。那么,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还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呢?赶紧跟着健康北京来看看吧!
2017年健康扶贫涉及134万贫困人口
据了解,北京市健康扶贫和支援合作区域涉及14个省、自治区,重点是西藏拉萨、新疆和田、青海玉树、河北张家口承德保定、内蒙古5省区72个县级地区,涉及134万贫困人口。
援藏工作方面,在市卫计委的援藏团帮扶下,2017年8月拉萨市人民医院成为西藏地区率先创建的三甲医院并挂牌,门急诊量较创建前增加53.5%,床位增加37.4%,住院日降至9.7天,同时开展了40多项新技术和多例疑难手术,为大病不出藏做出了努力。在青海,援青团队根据青海的实际需求,组建了玉树州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结束了全国高原高寒地区没有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历史。玉树州人民医院院长、西城区援青干部刘云军还带领专家深入一线调研,在院内优先增建中医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包虫病诊疗基地、儿科重症监护室等9个急需特色科室,先后在神经外科等科室开展手术200余例,抢救危重症60例。在和田地区,2017年北京市选派了57名管理干部和医疗专家,分别到和田地区“一市三县”及十四师开展工作,填补了50多项和田地区医疗机构相关技术的空白。针对和田地区需求,组成了妇幼健康、结核病防治等调研组开展工作,为和田地区制定公共卫生干预政策提供了依据。此外,在市扶贫合作办的统筹下,他们还组织专家论证了高原适应研究康复中心项目等重要工作。北京市卫计委还针对内蒙古、河北相关地区加强工作对接,建立帮扶机制。
精确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将帮扶进行到底
下一步,北京市卫计委还将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一对一”帮扶优势,主动与受援单位对接,做到精确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重点工作主要包括:
1、与帮扶单位加强沟通,做好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健康信息采集和动态更新工作。通过建档立卡核实核准,找准患病人口,摸清患病情况,提升健康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根据贫困人口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健康扶贫数据。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扶贫数据实施动态管理。
2、帮助受援地区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提高筹资水平和政府补助标准,倾斜保障政策,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还要结合当地实际,对农村贫困人口予以特殊保障,大病保险制度报销后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予以倾斜救助,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将贫困人口住院医疗以及门诊大病、慢性病和特殊疾病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帮助整合多方渠道资源,发挥协同互补作用,进一步提高贫困患者看病报销比例,降低看病医疗自付费用。
3、打造重点病种专项救治品牌,为得大病的困难群众找出一条或多条救济渠道,让他们安心看病、安心治病、安心养病。目前,市卫生计生委与团市委正在联合开展对口支援地区建档立卡贫困青少年大病求助项目,对西藏、新疆、玉树、河北、内蒙已申报先心病、心肌病、终末期肾病等近20余名患者组织筛查并开展救助活动。
此外,北京市卫计委还将总结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青帮扶方式的经验,继续提升服务能力,帮助受援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等。同时建立到县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在受援协作地区开展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普查、防治等工作,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受援地区倡导健康生活理念,移风移俗,转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贫困人口因生活习惯导致的生病、发病风险。